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下 239 -- 陈不到底

共:💬32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下 241

241年

二月,9岁的曹芳初通论语,命太常以太牢祭孔子於辟雍,以颜渊配。

四月里,孙权发动了一个缩水的伐魏行动,虽然没有殷礼所建议的规模大,但也是名将四路尽出:

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车骑将军硃然围樊城;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

四路兵马,其实是两个大方向:

(魏)扬州寿春一带的东面是全琮的军队,南面是诸葛恪(诸葛瑾长子)的军队。

(魏)荆州襄阳一带的东北方向是硃然进攻,南面则是诸葛瑾。

(汉水分襄樊,北(偏东)为樊城,南为襄阳。樊城是一个军队驻扎的战略要点,与合肥新城类似;柤中是一片在汉水与夷水之间的区域)

从头年开始,吴这边就没有安生过:连着内部近一年的反叛;头年底的饥荒;年初的雪灾。曹魏似乎没有想到孙权在这种情况尚能出兵,荆、扬两州都没什么准备。

很快,全琮在淮南将芍陂(在寿春西南,陂周一百二十余里,魏在此有大量屯田)堤岸掘开,并掳掠附近屯田民户。而硃然也将樊城包围。

当时魏扬州军队正好赶上轮休,留下的并不多。征东将军王凌与扬州刺史孙礼率军在芍陂附近与吴军作战,孙礼亲自上阵,“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孙礼自己与战马到处受伤,仍然奋不顾身,始终在最前线,亲自擂鼓,士兵为其所感,竟然将敌人击退。王凌乘势冲击,吴中郎将秦晃等人战死,吴军大败,还是张休(张昭次子)、顾承(吴丞相顾雍次孙)率军奋力将魏军抵住,全琮的儿子全绪、全端趁机反攻。得胜之后的王凌等军才慢慢撤退。

东线解了围,可樊城这边还是告急。荆州刺史胡质率轻军赶赴,众人都认为吴军盛势,不可紧逼。胡质说,“樊城城防差,守军人数少,必须火速赶去(显示)外有援军;否则樊城危矣。”胡质的军队赶到,同时征南将军夏侯儒的部队也到达邓塞(樊城北),只是两位的军队都不多,只能在樊城的外围做做样子,让樊城内的魏军有些心理安慰而已。

洛阳的司马懿听说吴军来犯,就请求亲自讨伐。可众人都说(议者咸言),吴军远来围樊,被阻隔在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策以御之。”司马懿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又说,“柤中有汉夷十万之多的民众,隔在汉水之南,流离逃亡。樊城被围已经一个多月,这样的局势很危险,我必须亲自出征。”

(洛阳的军议缓慢,恐怕是曹爽犹豫不想让司马懿去讨军功吧?可是最终还是由军事经验老到的司马太傅出征作罢)

六月,63岁的司马懿督诸军南征。魏军到达樊城外围,这时已是夏季,司马懿认为不宜持久,先由轻骑部队攻向吴军大营,硃然竟不敢动。司马懿于是修养士兵,大肆宣扬,要募集精锐,显示强攻吴军的决心。结果到了夜里,吴军悄悄撤兵(吓的?)。司马懿恐怕早已料到,紧追不舍,大败吴军,还获得许多军资(晋书说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

司马懿得胜回军进驻宛城(司马懿的老驻地),洛阳派人慰劳众军。

不久,朝廷决定扩大屯田储备军资为将来讨伐应战做准备,命令尚书郎邓艾出行陈、项等地至寿春一带(皆在扬州)考察。(*注四十四)

八月,各军论功行赏。

东线的王凌受到嘉奖,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徵拜孙礼进京为少府(九卿之一),由诸葛诞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南线,胡质升迁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原征南将军夏侯儒进京为太仆(九卿之一)。由徐州刺史(之前为兗州刺史)王昶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成为南线新的负责人。

太傅司马懿增封食邑达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这次太傅并没推辞)

这次论功行赏,王凌的嘉奖有些过分,似乎是曹爽等人为了拉拢东线这位大员的,同时由诸葛诞为扬州刺史,这个搭配一直持续到曹爽倒台。孙礼的遭遇让人同情,曹爽似乎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位有功的孙大人,少府这个九卿在曹魏权力极小也就管管皇帝的私家事,不久孙礼出为荆州刺史,很快又被转为冀州牧。

南线胡质与夏侯儒面对樊城的围困,都赶到外围声援。随后胡质成为青、徐长官。夏侯儒却回京作了不掌兵的九卿,从此没了下文,有说法是因为夏侯儒面对吴军胆怯。我却觉得他成了大将军和太傅斗争的牺牲品。之前由司马懿举荐过的王昶成为南线负责人,直到王昶临终(259年)再也没变动过。荆州由司马懿经营多年,现在又成了太傅的地盘。

司马懿此时虽“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而作洛阳典农中郎将的儿子司马昭也是“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司马懿告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

吴那边,孙权再一次的以失败收场,而大将军诸葛瑾退兵不久后病逝,年68岁。更让孙权痛苦的是,就在这次北伐当中,太子孙登年仅33岁就过逝了。60岁的孙权两个儿子,长子孙登、次子孙虑都被寄予厚望,可惜天妒英才,就是不给孙权留下一个好儿子。孙登临死前给父亲上书希望孙权能够减缓战事,继续信任东吴老臣和新一代的俊才,并夸赞了弟弟孙和。

可惜,孙登没有想到,父亲已是年老糊涂,自己的死使得东吴正式走向了下坡路。

*注四十四

邓艾在淮北的屯田时间各处记载不同:

三国志本传说“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

晋书宣帝纪说“(正始)三年……三月,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

晋书食货志说“正始四年,宣帝又督诸军伐吴将诸葛恪,焚其积聚,恪弃城遁走。(宣)帝因欲广田积谷,为兼并之计,乃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地……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宣帝善之,皆如艾计施行”

暂时找不到别的佐证,我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算作邓艾本年开始考察,开广漕渠的事会在下一章242年里记述。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