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隆重推荐:北京评书《金枪传》 -- flyingcatgm

共:💬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隆重推荐:北京评书《金枪传》

〖头本 金殿争印〗

词曰:

唐灭五朝更替,黎庶苦海沉浮,朝梁暮晋总茹荼,石晋儿皇卖土; 胡虏交驰掠掳,英雄应世而出,金枪且把契丹服,四海重施雨露。

一曲《西江月》,道出来咱这部《北宋倒马关扫北金枪传》 的话头。

唐朝灭亡以后,天下又历梁、唐、晋、汉、周五朝,在五十二个年头儿里有这五朝八姓十三君交接更替,其间有父子争权、君臣相弑,背纲常、弃礼义也都不足为怪;又有二十八镇的诸侯吞疆霸土,逐鹿纷争,是兵盗蜂起,狼烟不息!黎民百姓饱受倒悬之苦。梁晋二王一打就是二十多年,两藩的军士攻杀往来,轮着番儿地抢啊,老百姓只得离乡背井、顾命逃散。有那个机灵些儿的人家儿在自家门口悬上一块木牌儿,正面写着一个“梁”字,反面就写着个“晋”字。若要是梁王的军队得胜而来,就把写着梁字的这面儿冲外,梁兵来到一看,“嚯!这个是咱梁王子民哪,弟兄们暂且放过。”若是晚间晋王的将士又打回来,得嘞!还得把那牌子给翻转回来,让“晋”字朝外。这个典故有个话儿说,就叫做“朝属梁、暮属晋”,真正是民不聊生。

正当这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之际,塞北的潢水之阴——在潢水河的北岸兴起了一部番胡种裔名唤“契丹”,这契丹人哪都是自幼在马背上翻滚跌爬,牧放游猎为业,生来骁勇剽悍。契丹的大狼主早已垂涎南朝的河山锦绣,妄图迁离塞北、霸牧中原!唐王驾前镇守边关的驸马石敬塘,是个乱世的枭雄,他和契丹大狼主私底下结为父子之盟,借兵篡唐,夺了晚唐李姓的江山,改国号为“晋”。为了报答契丹狼主借兵之谊,石敬塘就把燕云十六州都献给了北国。这十六座军州正是北面长城的边防重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旦被北国所占,南朝的门户大开,契丹铁骑正好长驱直进。这一段在史书上就称作“儿皇卖土”,石敬塘割土求荣留下千载骂名。

后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背信弃义领大军直突中原,强占了石晋朝的东京汴梁城。这位大狼主也想效仿南朝的皇帝登基坐殿,改国号为“辽”,广招晋朝的汉人降官,帮着他代理河山,自以为从此可以永为中国之主。怎奈这北国的军兵早习于抢掠人畜以充资饷,又是残暴无度,直至洛汴之间是赤地百里——人都杀绝跑光啦,耕地也都丢了荒了。又以牧马为名,屠城相州,杀男掳女,殒命十万!激起了天下义愤。坐镇山西太原府晋阳城的北平王刘高刘知远号召天下英雄起兵抗辽,河东的义士云集响应。辽主耶律德光这才倾举国重兵来扫荡河东,将晋阳城重重围困如铁桶一般,要困死北平王和这些八方聚义的将士英豪。就在此时,河西麟州府出了一位英雄了得的人物,此人单枪匹马收服了山后一十六路的绿林统领,扯旗举兵,到晋阳城下独斗辽王,来为群雄解围。

此人姓杨名衮,表字弘信,乃是晚唐的守节名臣、魏州总管银枪大帅杨世厚 的独子,自幼抱负远大,曾投师在金枪老祖夏鲁奇 的门下学到了夏家枪法的真传。为了给同门师兄白马银枪高思继报仇,曾代师出山,力闯宝鸡山人头峪枪挑横勇无敌铁枪王王彦章,一举成名。苦无明主扶保,杨衮在老家麟州府杨家堡隐居,遍仿名师,潜心钻研枪法,融古传六种名枪 之精要自创了一套“六合梅花三十六枪”,是为闻名后世的“杨家枪法”。只因北国军兵恶行多端,年近五旬的杨衮方才二次出山,凭着一杆金轮火尖枪,尽服山后一十六家山寨的绿林好汉,在山后池州 府火焰山绝顶之上依火塘口立寨,自号“火山王”,群雄奉为酋首。火山军到了晋阳城下,杨衮施展杨家枪法连挑北国一十七员上将,连环计火烧辽王,最后耶律德光败走滦城,气死在大营。从此,有杨衮的一杆金枪坐镇山后,契丹人再也没敢进犯中原。可惜杨衮胸怀一统山河的壮志,却未遇明主。后来刘知远做了皇帝,开创后汉基业,赍诏召其进京封王,杨衮傲然不受,仍在火塘寨拥兵自立。

再到后来周灭汉、宋代周,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坐了天下,这可是个有道名君、治平之主。老本书里都说这个赵匡胤本是上界的赤须火龙降世——真命天子嘛,他的父亲原是晚唐庄宗皇帝驾前的一员爱将名叫赵弘殷,兵荒马乱之时,赵匡胤就降生在洛阳的夹马军营。就说啊当时是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赵弘殷就给他起了个乳名叫“香孩儿”,从小大家都说这个孩子长大了必能有出人的作为。至后汉刘知远立朝,赵弘殷做了殿前都指挥,此时匡胤已然长成,生得是面如重枣,容躯雄伟,器度非凡。再加上他武艺精通,膂力过人,又是生来的豪侠性情,每日在汴梁城中,生非闯事、抱打不平。华山的隐士陈抟就派自己的徒弟苗训苗光义出山,假借给他算卦的机会,说你赵匡胤有真命天子之相,劝他收去公子哥的习气,去走闯天下,建功立业。赵匡胤是个明白人,听从了劝诫,真就凭着一条杆棒走关西、闯江湖结交了无数的英雄好汉。后汉二帝怀王昏庸无道,即位以后滥杀功臣,逼得郭威起兵反汉。赵匡胤到军前投身报效,建立功勋卓著,做了帐前的大将,辅佐郭威灭汉兴周。

后来赵匡胤挂帅下河东平灭北汉,和火山王杨衮在疆场对阵,老王杨衮看出他有承命归统之主的气魄,在战场上用铜锤换下了太祖爷的玉带,订下盟约,约定日后杨门子孙世代扶保赵氏的江山。最后赵太祖三下河东以老山王的铜锤为凭招收了杨衮第三子杨继业归宋,杨继业领军挂帅,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宝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军中尊号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的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拒马分疆,暂止兵戈。

金刀令公杨继业因功授爵为世袭火山王,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第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记载着杨门子弟的开国九功,可免杨氏子孙的九死之罪;又在府门外大街上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是下马而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是名重誉满,咱这部《金枪传》也便由此开书。此正是: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太祖,驾坐龙庭一十七载,收取河东、三下南唐、两伐幽燕,博得四海宁靖、天下承平。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爷病重驾崩,位传二弟匡义 ,庙号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是为二帝雍熙王。

雍熙二年[985],二帝赵匡义登基即位已满九阳之数,四方安宁无事,早已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朝廷武备日渐废弛。这一日正是腊月二十二,小年儿将至,二帝早朝升在大庆朝元殿,文武百官朝会,又有西夏、高丽等国的使臣上殿礼贺,送来珍奇异宝无数,二帝见了龙颜大悦。可惟独没见着契丹国使,雍熙帝正跟这儿纳闷呢,兵部急呈三关的告急本章:说探马刺得,腊月头几日里,北辽大梁天庆王耶律尚与承天王后萧绰率番汉众臣齐着戎装,五更三点坐朝点兵,鼓乐宴饮,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礼仪完毕,举国武士皆随狼主饮马琉璃河,萧后为她的大闺女铜镜公主耶律琼英招选驸马。有燕山王之子韩昌韩延寿日搏十熊、箭贯双鹿,围场夺魁,做了北国的大驸马,被拜为征南兵马大元帅。单等聚齐了三川六国的勇士精兵就要兵发三关口!三关总镇贺令图上本奏请朝中早谋兵备,一旦战事打开好从容防范。

这个时候大宋朝开国已然是二十六载,九王八侯十三公等开国名将仅余半数,只有呼[延赞] 、杨[业]、高[怀德] 、曹[彬] 四位老王尚在朝中,虽雄心不减,却难免年迈体衰;当年名扬四海的那些位少年王侯也多远镇边疆,朝中眼下只有高琼和郑印两位。雍熙帝闻听战报,“可恨北国胡儿不守盟约,又来犯我国门,扰某子民,咱天朝自当演兵选将以备边防。但不知哪位卿家愿殿前请缨,担此扫北戍边之责?”群臣听皇上叩问……一时默然,无人答言。这种要紧事大家伙心里头都能琢磨明白:如今朝中众家将领是能征惯战、斩将夺旗的武夫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少,本来只有两个人让人大家膺服的:头一位是老帅太原王曹彬,他最早辅佐太祖爷打江山,虎帐为帅凡三十余年,征南唐、扫北汉、战东齐、灭西蜀,博得开国炎宋第一功;二一位就是山王金刀令公杨继业。现如今,曹老王爷已年逾七十,难耐鞍马劳顿,早已不胜疆场拼杀,故曹王没有出班讨旨的意思。杨老令公今年是五十九,可称的上是宝刀未老,但也是心存谦让,无意出头。其余大将又都在等着曹、杨二王讨旨,所以皇上问完了一时之间竟无人回复圣意。雍熙皇帝问完了等了半晌见无人答言,刚要发作,端坐龙书案旁的皇侄贤主八王站起身形,躬身对皇上说道:“叔皇万岁,侄臣以为山王杨老令公声震北域,当年雁门关一捷,番贼闻‘杨无敌’之名丧胆;望红令字军旗溃逃,前朝汾阳王郭令公花甲高龄走马卸甲尚能退敌,侄臣信有本朝杨令公挂此帅印,定能得旗开得胜、再定北番。”群臣闻言都纷纷点头称是。

这位皇侄八王爷乃是太祖皇帝的次子,一个人身上就挂着八个王子的爵位在南清露华宫监国摄政。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降大雪,太祖皇帝赵匡胤重病卧床在万岁殿,自觉天年将尽,传召二弟晋王赵匡义携太子德昭进见。谁知道赵匡义早与总管太监谋通,未宣太子,自己一个人进入太祖寝殿商议传位之事。太祖要二弟辅助太子登基,随后屏退左右,众人但见室内烛影之下晋王作逊避之态,最后太祖用金鸡斧击地,大吼一声:“汝好为之!”声绝驾崩,这就是野史上盛传的“烛影摇红”疑案。第二天早朝由丞相赵普、太师潘洪开诏,假借太后遗命“金匮之盟” ,说赵家江山应代代位传同宗年长之人,以防“主少国忧”,说太祖皇帝遵太后的遗命传位给了晋王。大典之日百官朝贺,太子赵德昭身穿孝服上殿质问赵匡义,赵匡义命镇殿将军捉拿,德昭气急之下当殿触柱而亡。惹得贺皇后带着次子德芳上朝骂殿,逼太宗让位。赵匡义不敢强硬,要是贺皇后有个好歹,群臣不服——自己的江山就坐不稳了。只得好言赔罪,愿尊贺后为养老宫皇太后,加皇侄德芳为一勤、二良、三忠、四正、五德、六靖、七孝、八贤这八个一字王爵,御赐八只镶金白玉锁,御封宝诰“五金不加”,也就是没有人能杀得了他。专为小八王在紫禁城的对面京城的南城建起一座南清宫监国府院,露华宫殿顶鎏金与大庆朝元殿齐高,平日上朝设座于龙书案旁与皇叔同起同坐,叫做叔侄俩共享天下;再赐给八王一把监国凹面金装锏,可以上打昏君无道、下打奸佞误国,监国摄政。二帝这一封王——可了不得了,封出个“两君临朝”来!大宋朝的书从此就一直是两君临朝,一家是在大庆朝元殿,一家在南清露华宫,历代有一帝就有一个八王辅佐。炎宋十八代帝君、三百二十年的基业,正好各占一半,日后康王赵构开创的南宋基业,就一直都是八王的后人坐江山,后话带过不提。好在这个小德芳自幼是聪颖明慧,为人敦厚,品格端正、谦和善良;明辨是非忠奸,亲君子、远小人,朝野上下都交口称赞,后来就借其最后一个王爵尊号都叫他做八贤王。今天八王举荐令公挂帅,是深符众意,但皇上听见了却稍有迟疑之态。为什么呢?皆因为当初太祖驾崩、二帝即位之时,太子德昭戴孝骂殿被逼自尽。令公杨继业看出来新君不是仁义之主,不由得想起了父亲老王杨衮临终前的告诫:说咱杨家莫在朝中久伴君王,只要天下太平、万民乐业,我杨家自当归隐山后火塘寨乐守田园。所以大典之日群臣都来朝贺,惟独令公没来拜贺,反倒披麻戴孝上殿来奉还太祖爷的玉带。说我杨家守锤带之盟保太祖爷打下了宋室江山,而今太祖皇帝驾崩,天下太平,我杨门子弟无用于朝,恳赐田园,还归山后。结果令公一上殿辞朝,原来归宋的河东众将八正阳侯和十三位令公全都出班告老,太宗龙颜大怒,当殿要斩杨继业。还是群臣保本求情,这才把杨家和河东令公贬为庶民,赐田园百亩准其还乡养老。等到德芳受封为八王,方才又亲自前往山西池州搬请令公满门还朝,并许诺保杨家不遭昏君和奸臣的陷害。正因为令公和皇上有过这么一段过节,所以明知令公有帅才,二帝仍然不肯将兵权相授,毕竟心有疑忌。但是皇侄既已举荐,也不能不与理会:“啊,既是皇侄举荐,杨老令公您可愿挂帅扫北啊?”令公一听圣上问到自己了,不敢怠慢,移虎步出班。雍熙帝君注目观瞧,但见:

金銮殿上一位老王爷走出班列,平顶身高八尺有余,肩宽背厚,体态威严;头戴三扇镶金王帽,身披大红色蟒袍,上绣高山峻岭、海水江崖,裹定了大宋河山;腰横玉带,足蹬厚底官靴;老将军面如古月,宽天庭、重地阁,两道苍眉直插入鬓,一双虎目皂白分明,四字阔口,鼻准端正,颏下是三缕白髯,垂洒在胸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