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 陈不到底

共:💬103 🌺19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改了个错误,虽然地方小,但解释一下,跟系列关系不大

之前文中曹植的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我窃以为犬马再诚忠也不能打动人,就如人之诚恳不能打动上天。崩城、陨霜,这样心诚至金石开的传说,我以前还相信,可现在说实话,这些无非是安慰人的谎话罢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我自比葵藿,上天是否能降恩,太阳是否能给与光芒,全在陛下您啊。

这个是我疏忽,别处有网友提醒向日葵原产美洲,是明朝时候才传到中国的。

那曹植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搜索到下文,只是不知道作者是谁

葵 藿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是人们所熟知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两句。意思非常显豁,然对“葵藿”两字的注释,近人的几种选本却都不甚确当。

  冯至《杜甫诗选》注云:

  〔葵藿〕低贱的植物,杜甫自比。葵是向日葵,常倾向日光,比喻忠君。藿是草类,虽不向日,因葵而连类及之。(第36页)

  肖涤非《杜甫研究》下卷注云:

  藿是豆叶,葵向日,藿并不向日,这是一种“复词偏义”。(第261页)

  直到最近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上),仍注云:

  “藿”并不向日,这里只是与“葵”连举而已。(第236页)

  然而,这里面有两个差错:一是古人书中所说的“倾叶向日”的“葵”,并不是现在的向日葵;二是“葵藿”也并不是偏义复词,藿也是向日的。

  先说第一点。

  杜甫的这两句诗,语本曹植的《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古今人的一些杜诗注本,大都引到了。曹植的话也有所本,如《淮南子·说林训》:“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于日,虽不能始终哉,其乡之者,诚也。”高诱注:“乡,仰也。”更早的还有《左传·成公十七年》所记孔子的话:“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虽然后世的某些经学家不同意杜注,认为“卫足”与“向日”是两码子事,但“葵倾叶向日”之说,确由来已久,至晚汉代已然。

  然古人所说的“葵”,是一种菜蔬。《诗经·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说文解字》@⑴部:“葵,菜也。”《尔雅翼》:“葵为百菜之主,一岁可三种。”《齐民要术》“蔬类”第一篇即为《种葵》,记述甚详细: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复有大小之殊;又有鸭脚葵。盖大者谓蜀葵,小者谓锦葵,鸭脚谓黄葵。其种法:春必畦种水浇。三掐,更种之。六月一日种白茎秋葵。秋葵堪食,仍留五月种者取子。于此时,附地翦却春葵,令根上蘖生者柔软至好,仍供常食,美于秋菜。掐秋菜,必留五、六叶。凡掐必待露解。王桢《农书》亦说:“葵,阳草也,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又,陆机《园葵诗》:“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xī@⑵。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又说:“丰条并春盛,落叶秋后衰。”与《齐民要术》等书所记颇吻合,而且中间“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xī@⑵”二句,显然是写“向日”的样子。

  其实,后世的一些经学家早对“葵”及其“卫足”、“向日”的问题,作过一些考证、解说,尽管细节上有些不同,如有人认为“向日属叶,而不属于花”;有人则谓“倾叶向日”是指“秋葵日中盛开,至暮则敛”,“叶”指“花之瓣”,但大都认为“葵”是古代的重要菜蔬。有人还引到白居易诗:“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苏轼诗:“煮葵烧笋饷春耕”,可见唐宋时还是这样。(参看《经义丛抄》卷十九“释葵”诸条)

  再说第二点。

  “藿”,《说文解字》@⑴部:“shū@⑶之少也。”shū@⑶,即菽,豆类的总称。“shū@⑶之少”,意即豆苗或豆棵。《广雅·释草》:“豆角谓之cè@⑷,其叶谓之藿。”两者意近而稍异。

  “葵”“藿”并说,始见于曹植的《求通亲亲表》,大概也并非个人杜撰。与《诗经·豳风》中说“七月烹葵及菽”有类似处,也是指粮菜两类农作物,不过说“烹葵及菽”是就已收获供食用而言,而说“葵藿倾叶”是就还在园田中生长的情况而言。由此看来,《说文解字》的释文更确切些。

  如前所说,“葵”是“倾叶向日”的,古书中多有明白的记述;而“藿”是否如此,古人则没有明言。可是,我们也不能据此推断:“藿”并不向日,“葵藿”是偏义复词。因为,这是个实际问题,古书中没有讲过的并不一定不是事实。清代就有人提出应面向实践,说:“非验之秋圃,弗能知也。”(《经义丛抄》卷十九“释葵”引谢淮语)也有人这样做了,说:“今验塍中豆花,必当正午盛开。因推之秋葵之花,日出则舒,日没则合,其未舒,苞直向上,舒则倾侧。”所以他认为曹植所说的“倾叶”是“叶指花之瓣,倾即其舒而言。”(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科学出版社版第253—254页)

  我们觉得,将曹植所说的“倾叶”照“叶”字的本义解,古人将“葵”“藿”并说,也符合实际情况。植物的枝叶本来就有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在植物学上叫做“向日性”。“葵”比较明显,所以古人最先觉察到,并引以为比喻。即使曹植将“葵”“藿”并说,可能是“连类及之”,但也不能说“藿”并不向日,否认“藿”也有“向日性”。据留心观察过豆棵生长情况的人讲,豆叶确是向着阳光生长,一天里面的长势是不一样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