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潘宏斌:是谁引发了这场冲突? -- 唵啊吽

共:💬6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潘宏斌:以黎冲突谁是赢家?

如果打开央视,你会从各国“街头政治”的激烈的行为来得到:美国和以色列是输家。有输家就必然有赢家,依此来推断“赢家”就是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了。果真是这样吗?

首先黎巴嫩政府不是赢家,这次冲突造成黎巴嫩诸多基础设施被夷为平地,全国1100多平民死亡,上百万人逃离家园。从电站到桥梁都均被以军摧毁目标,国家倒退了数十年。更为甚者,上万名黎巴嫩政府军面对以色列入侵竟不发一枪,作壁上观。甚至政府军自己也被以军飞机炸死,仍然忍气吞声,整个一个蒋中正的“不抵抗政策”的中东版。更为叫绝的是,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不带领军队誓死抵抗,反而跑到联合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个不停,让黎巴嫩人民颜面丧尽。安理会的成员们个个都具野兽的本能,信奉的是“丛林法则”。最后签订一项足以让黎巴嫩倍感屈辱的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也算是对这个软弱无能的黎巴嫩政府的最好的“回答”。

真主党也不是赢家,虽然真主党为保卫自己家园的英勇抗击强敌的顽强的精神和战果赢得了世界的尊敬,无奈他们在得不到自己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孤独无援,终于寡不抵众而丧失根据地。更让人寒心者是黎巴嫩政府签订1701号决议而将真主党彻底出卖,因为联合国安理会的这个“全面停止军事行动”的1701号决议原本就是美、法炮制出来的“投降书”,这个“慕尼黑协定”决议单方面裁定必须解除真主党的武装而不是中东的乱源以色列!就连以色列的媒体也认为该协议有失公允,担心真主党恐怕不会彻底合作。按照这个决议,靠着枪杆子才拥有今天地位的真主党就将失去保持武装的合法依据。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未来的命运更是难以预料,他是否将来就像南联盟总统米舍洛维奇一样的下场也未尝可知。这正是:我既不给你说话的权利,我更不给你说话的机会!

 

以色列是个赢家,只是“赢”的窝囊!为了讨回被绑架的两名士兵,以色列集倾国之力才把军队往前推进了一点点,并付出了上百名士兵和近40位平民的生命代价,更有数十万人一个月来每天生活于防空洞之中。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民众的敌视与仇恨情绪加剧,国际压力也不断增加。对面的火箭弹一次又一次呼啸着划空而来,让以色列北部城市时时笼罩在“从天而降的恐怖主义”之下,那打击不只是有形的损失,更是久久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地面部队在宾特朱拜勒村和马伦拉斯村遭到真主党武装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也让这个地区霸权在全世界面前颜面丧尽。毕竟,对方只是个上千人的散兵游勇!以色列总理面对浪潮般涌来的批评和谩骂显得很是烦躁,他甚至要求部长们,“在战争时期,还是不要对军方进行批评”。联合国的1701号决议对以色列来说实在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总算是救了他一条小命。因为这时他最担心的就是陷入真主党游击战的陷阱中,5年前的情景对以色列军队来说如同噩梦。

联合国是大输家。秘书长安南说得没错:巨大的破坏和血腥的场面每日展现在世人面前长达一个月之久,安理会才有所行动,这种状况“动摇了世界对它的威望与公正性的信任”。更让他丢脸的是,当联合国观察站受到攻击、几名观察员遇难时他连个像样的声明都发不出来。虽然难产的1701号决议得到以色列和黎巴嫩政府的认可,冲突也将于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5时实现停火。但正如美联社指出的,1701号决议充分照顾了以色列,真主党的诉求就没有得到满足。这个世界最“权威”的“仲裁”接受的只不过是美国起草的、代表以色列利益的“城下之盟”。且不谈它是否代表着“正义”和“公正”,就连以色列前外交部长西尔万·沙洛姆在内的许多分析家认为,由于决议文本中存有大多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表述,协议只能带来短暂平静,下一场战争也许不可避免。

美国才是这场战争的大赢家

是的,尽管美国外交形象严重受损。甚至贝鲁特《每日星报》专栏作家拉米刻薄地说,赖斯对这场冲突所发表的评论似乎是她新中东计划的一部分,显得尤为“拙劣、麻木不仁、残酷”。“她的言行好像在说,你必须杀死阿拉伯人,重造他们。你们必须允许以色列人摧毁阿拉伯人的行动,创建一个更好的国家。” 但,必须承认这场战争的目的美国基本达到。就自己的损失和遭受的压力来看,也是近来战略行动中最少的一次。

最近一个时期,布什政府正处于一个多事之秋:朝鲜在7月4日美国国庆日试射了7枚导弹;阿富汗局势持续恶化,有向“伊拉克化”发展的势头;伊朗核危机僵持不下,双方角力正酣。对此,美国似有应接不暇,甚至无法掌控局势之态势。而布什政府不得不一改往日动辄要“单边行动”、“先发制人”的做法,转而强调要通过“多边机制”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美国《时代周刊》率先以《布什的外交末路》封面文章,总结了布什就任以来在若干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对外政策,并独家认为“布什主义”已经穷途末路。善于跟风的国内舆论自然更会添油加醋,干脆宣布:布什“牛仔外交”破产,“布什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其实,伊拉克战争的确消耗掉了美国以及布什政府极为重要的军事、财政和政治资源,使美国无法继续推行其既定的对外政策;由于分身乏术而无法顾及其他国内外问题,进而导致部分问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不得不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的危机。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伊拉克战争消耗并没有动摇过美国社会和国力的基础,世界绥靖主义潮流还在继续,这一切都决定了白宫没有必要彻底放弃这种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策略。布什政府目前的一些战略调整,只是处于策略上的需要,更理智地将复杂的国际问题分阶段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会充分激化和利用当地社会的内部矛盾,对实行“新中东”战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对“新中东”战略的最大的障碍伊朗和叙利亚,美国很可能会分化瓦解,以至于各个击破。所以,一旦伊拉克问题按照美国的意愿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美国卸下了沉重的军事和财政负担,很可能会对下一个“暴政前哨”采取强制措施。即便国际社会反对,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也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美国通过对以黎冲突中在战场和安理会两大方面的调控,始终控制着事件的主导权。让世界更加感受到它的作用和影响力,它的“新中东”战略又下一城。美国近来的战略重点仍是中东,这倒并不一定是要卡住日本、中国等石油进口国的脖子,这是因为具有危机意识的美国深刻地知道除生物、核弹这样的大规模武器外,石油是它唯一可能导致衰退的武器。所以,中东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牵动着美国的神经。主管美国外交的赖斯在过去3周里,90%的时间花在解决黎以冲突上,她最终使美国成为这一豪赌的大赢家。有讽刺意味地是,在那张《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结束黎以冲突决议案》的著名照片里,她像一头非洲母豹虎视眈眈地盯着周围的一群想要逃走的鸵鸟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