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一)(完) -- 晨枫

共:💬123 🌺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也有个佐证

兄台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可信性,不才这里也找到了一些。

中国教育不但每年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在有限的资金分配上也非常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对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资金分配比例上,严重失调到几乎荒唐的地步。根据1992年出版的吴德刚先生编著的《中国义务教育》一书中的介绍,中国的教育资金分配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分配状况比较如下:

国名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日本 42 45 13

英国 43 32 25

美国 50 38 10

法国 53 39 8

中国 31 30 33

如果上面的比较,我们还觉得问题不大的话,那么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况。根据张玉林先生在《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 》中的介绍说“在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投向了高等教育。在整个90年代,这一部分始终高达90%左右,而包括高中在内的中小学得到的比例始终未超过1%,而且这些有限的金额也主要是对“中央属”中小学的投入。”

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整个教育经费的90%,而对中小学的教育投入不到1%,如果这样的教育资源的分配还不算荒唐,这世界还可能出现更荒唐的分配方式吗?为什么中国的官员喜欢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教育,而弃中小学教育于不顾呢?难道他们不懂得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道理吗?我想关键还是虚假的政绩观在起作用,因为政府经常需要通过大学生的比例,来“证明”中国教育的水平之高的虚假繁荣。严格来说,这样不合理的教育资金分配显示了中国教育官员的极度无知和极端不负责,是对健康的中国教育的扼杀。

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个人觉得,中国的教育经费应该按照初等教育50%,中等教育40%,高等教育10%的比例来分配。首先,只有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消灭文盲,真正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公民都需要上大学,也不可能让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上大学,但是,所有的公民都必须接受九年免费的义务教育之后,才能具备基本的平等竞争能力。其三,如果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基本上都能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公民可以通过自学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最后,高等教育可以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允许他们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事实上,世界上许多顶尖级的大学,都是民间大学而不是政府投资的大学。

外链出处

按照这个,结合兄台那个参考,可以估算出中国政府高等教育平均投入是初等教育的七八倍。另外根据其它数据来源可知,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平均每个学生在8000元以上,而包括初等教育在内所有学生人均教育投入大约1000多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