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神秘地区的超级远程收音机-1 -- freemovie

共:💬38 🌺2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神秘地区的超级远程收音机-2

那时我才是个十四岁的调皮娃娃。我俩肩并肩站在一大堆缴获的电讯器材旁边,面对九股美蒋特务清一色的美式电台。刚进无线电大堂门的我还十分幼稚,不知天高地厚的给辅导员D发表了一大通议论。其目的吗?我现在还记的很清楚:除了显示自己觉牾高;还大大显示了自己多么“能”!我主动给D 介绍说:这是由两只6V6、一块晶振、一只镀银线圈和一个小电流表组成的简易发射机。从线圈的构造来看,它只能工作在7-14兆周之间。具体频率由晶振决定。这东西只有两种可能的设计:第一种是一只6V6主振,另一只6V6功放。输出功率10瓦左右,这是最大可能。另一种是把一只6V6的阴极、信号栅与帘栅当成一只三极管,与晶振配合形成完整的震荡电路。然后把这两只6V6做成一个推挽输出电路,可以获得15-20瓦的功率。虽然它的稳定性不及第一种,但是作为特工电台,使用情况复杂,采用这种设计也是有可能的。究竟那个电台采用何种电路,至今还是一个密。我后悔当初没有拿起来看看。我一直怀疑它只是一个10瓦机器。人家D平时的爱好是下象棋和游泳,哪里听说过这些关于特务电台的大道理?顿时感到一片迷茫。我看到D充满?的眼睛,呈能的表演欲得到极大的满足。我接着说下去:“失谐短按键,抬键扳开关。发话灯更亮,调整时要短”小型电台使用口诀,删去第三句后,它也合用。就凭这点功率,10瓦的CW电台顶多在沿海地区使用。说这话的时候,讲解员已经领着同学们走远。我趁着没人看见,赶快把那部象照相机大小的半导体收报机打开听了听,连说:水平太差,我闭着眼也能做出来。现在想想太可笑了,那是我少年时的一些疯话呀。可惜永远也收不回来了。真丢人!我盯着D 温和的眼睛,心里不禁升起一丝羞意。

D从怀里抽出一份报纸,说当年那个幽灵电台有答案了。那是一份前两天的“参考消息”。上面有关于美蒋特务自首得到宽大处理的详细消息。它讲到:在62年剿灭九股美蒋特务时,有一个特务侥幸漏网。他潜逃到新疆天山里,用随身携带的电台向台湾联络。刚开始,台湾那边只能觉察到这个讯号,根本辨别不出内容。特务机关就在整个阿里山建立了庞大的天线阵,几经波折,终于沟通联系。后来,这个特务被国家的发展所感动。终于在1969年9月主动放弃与人民政府为敌的行为。并于今年向政府自首投诚。得到人民政府的宽大处理。

这篇简短的报道,给我和D澄清了很多疑问。特别是弄清楚用两个6V6电子管能从新疆发到台湾和我们当年听到的幽灵电台就是敌人的事,我十分高兴。不由得主动向D讲起短波传递原理。D对这些不熟悉,但是很用心的听,所以我讲的非常尽兴。记得我给D从电离层的生成与特点讲起,仔细说明了电离层高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频率电波与电离层的作用,和电离层的高度与联通距离的关系。对影响远距离通讯的F2层的特点,还专门做了论述。我猜想那个特务当年肯定在天山中一个地形合适的地方,架了一部V型定向天线,采用3-5度的低仰角,将他那小电台开足电力,向400公里高的F2层发射过去。他的藏身之处距离台湾约7500公里,那么电波的每次跨距在2500公里,只需三次就到达台湾。讯号功率相对损失比较小,所以联络成功了。。我还猜想这个自首的小特务一定是个天线方面的专家。

我不知道D对这些感不感兴趣,反正D非常耐心的听完我那长篇大论。他让我卷了一支烟,抽了几口,才把话题引回“在我们连队能收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吗?”。尽管这时我已经非常疲劳,很想 脱衣睡觉。可是想起D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实在不敢对D不恭,就提议先煮一壶带花椒的浓茯茶提提神再聊。D趁着我煮茶,跑回自己宿舍拿来专门招待他对象的五香花生米,还有大半盒云南二级烟丝。这都是当时很珍贵的东西。我是一个馋猫,最在乎吃喝。一见稀罕的五香花生米,害的那个“困”,顿时跑到九霄云外了。D望着突然变的兴高采烈的我叹了口气,臻爱地说:你呀,技术问题上吗?象个工程师。做人吗?你还是个小娃娃。那天我俩夜里聊了很多事情。其中很多是关于我的对象、我的理想这些我个人的私事。也讲了母校对我们的培养之恩。这些我就不给你们讲了。关于那个收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事情吗,我是这样讲的:

1、白天收听遥远的它,根本不可能。因为空中“D层”的存在。它把中波讯号完全吸收了。

2、太阳落山后“D层”消失。中波讯号可以通过“E层”的反射传到很远的地方。

3、由于“E层”高度不是太高,大概在80-120公里左右,所以在同样距离中,中波跳跃次数比较多。衰减就比较大。讯号减弱的快。

4、中波声音的跳跃现象依然存在,声音也会大小变化。但是,周期要长一些。

5、当年我用落后的B-13型收讯机,在济南收听过徐州、郑州和西安的当地电台。北京广播电台的功率肯定比那些地方的大。

6、1480千周在中波的高端。正处于一般LC回路调电容式收音机灵敏度高的一端。

7、73年中国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的质量有了重大提高。灵敏度普遍在1-1.5mv/M,有几个型号已达到0.5mv/M以下,整机性能也很高超。

集上面七条,总结后是:如果在天彻底黑透,用高灵敏度收音机很可能会收到北京广播电台。当我整理完思绪,给D这个答案后,D别提多高兴了。我建议D到格尔木去,在朋友里借部好收音机试一试

转眼到了凌晨3时,D 向我告辞时礼貌地说:既然如此,让我推荐几个较好牌子的收音机。当时,我已经很困了,就信口开河的说了几个牌子 。真后悔,当时如果稍微认真一点,我的朋友就会少走很多路。因为那个成功的机器,尽管牌子名声不响,在收听性能方面却是挺有名的。灵敏度约为0。25-0。3mv./M,几乎是普通收音机灵敏度的两倍半。那时它正悄悄的蹲在我的床下。它的故障是变频级电流太小,中波低端不稳定,中波低端600千周以下就停震了。按理说600千周以下只有一个新疆维语台,在那种缺这少那的时代,不修也不妨碍使用。可是朋友H爱听那个台唱歌,不修不行,只好收下。那时候,我们无线电零件奇缺,唯一的来源,是捡天上掉下来的气象探空仪,来拆零件用。我俩一时捡不到探空仪,就把它放在床下了。我早知道这种机器的中波,灵敏度特好,却偏偏遗漏了它。现在想起来,真是对不起忠厚的朋友D呀!

第二天一早,D就向连长请假,9点(相当与北京 地区七点半)戴好防蚊子的面具,步行向100多公里外的GRM出发了。第三天傍晚,他搭水文队的汽车到了连队。他一下车背着个大白化肥袋子,拍了拍满身的尘土,就往我房子跑来。我给D倒了一杯茯茶水,就赶快跑到食堂打饭。等我打回半碗凉大头菜和三个粘牙的黄馒头时,D已经倚着被子睡着了。看样子,D跑了很多路。解开那个化肥袋子,看到里面有7台用报纸分别包好的,不同种类的名牌便携式收音机。我猜想D在格尔木跑了好多路,逐一找他的朋友,可能还磨了不少嘴,下了不少保证,才借来这么多的好收音机。我有点心酸。那时我们还是供给制,每月才10.5元。这比起前三年每月6元已经好多了。最高指示:“努力办好广播,为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服务”,使很多优秀的人们与工厂,投入到研制和生产半导体收音机中。在那个悲壮的时代,诞生 了很多至今还让后代佩服不已的优秀收音机。作为无线电爱好者,您可曾注意过那个时代的价格怪圈?25元左右的机器的中波段,工作已经十分理想。40—60元的机器是那个时代杰出代表,180元的机器却也就那么回事。但是谁也不敢贬低上海产品,尽管那是国产收音机英雄辈出的年代,上海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写到此,不禁深深怀念文革前,让广播接收爱好者做梦都想得到的“上海—31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我向 上海的前辈致敬!当时由于经济紧张,我们的收音机绝大多数是20元上下的简易货。自制和中档都是少数。180元的机器很少见。这次D拿回这么多优秀机器,真不知他费了多少事呀!

D睡了一小会就醒了。一睁眼饭都来不及吃,就从衣兜里掏出几块小电路板,说顺便向河东实验站的同志为我要了五块探空仪电路。高原西北风多,气象站的气球向东飘,只有那边的同志能捡得到。他只吃了几口饭,就匆匆开始了我们的实验。

这是一个彻底失败的实验:20时过了,天正在逐渐黑透。按我的理论,时机正向有利方面滑动,我们搜索的很仔细。开头在1400—1500千周反复搜索、逐一辨别,夏天的晚上是中波传播的最佳时机。在两个半小时里,我俩试听了全部机器,并使用了外接室外天线感应器(有5米高,10米长的T型天线)。除了都有一个中等强度的印度佛教电台,在那里依依牙牙的念经,其他都是淹没在背景噪音的弱小信号。扩大范围搜索,一点也没用。等到第二天0:30时,我俩都明白,这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我甚至怀疑我那“可能成功的理论”是否正确。

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那里远里尘世,别说强大电台干扰没有,就连常见的工业干扰也是绝对听不到。由于在大陆深处,天电干扰中的雷电干扰已经很微弱,仅是在刮大风时,有些静电干扰。白天人们只能使用短波收听广播,这在实际上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白天我们正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有晚上休息了,才能开动收音机收听,这时候的中波是一个精彩的世界。随着太阳的落山,电台越来越多,等到20时以后,整个中波段已经是密密麻麻的电台。在这时候,收听爱好者都知道,一个简单的直接放大式收音机与高级的超外差式的机器,在灵敏度方面相差无几。需要比的是:选择性。可是,这时候我们就是收不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难道是它的电波在遥远的路途中能量耗尽了?当初我们估计它的功率要大于普通的省会城市的电台,难道我们估计有错?有哪些未知因素在制约我们?干旱的环境可有关系?在当时,真是一个密呀!

如果当时的D也认了栽,可能我们这个连队很多人的命运,就会是另一个样,幸亏我们遇到了D。(他仅比我大三岁。我怎么也不能想象:当年的D那么顽强,那么细心、那么知人善用。)他是当年JN市那个号称第一的学校,一名很普通的学生。65年高中毕业,不是“老三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思想进步、成绩优秀的D竟与大学无缘。命运的巨大挫折,并没有使心地耿直D丧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仅仅是多了一分沉思。他将落榜通知书不肖地扔进垃圾堆,毅然投入“人民中国解放军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在经过八年说不尽的艰难困苦磨练之后,我的D学生皮 早已蜕尽。已经成为一名足智多幕,刻苦顽强的军垦战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