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谁了解上海制造的MD90的故事 -- donkeyking

共:💬75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粘来的东西有问题很正常

别跟我说是已经成功完成了合格的导光照明了

所以取消红光照明设备

看清楚后面拉来的那些厂的介绍

导光照明技术 开始进行研究制造 是80年以后的事情

那是运十试飞以后的事情

换句话说根本没有什么因为有了新的导光板照明所以七几年设计制造的时候不设夜航红光照明设备这一理由成立的逻辑

进入80年代,飞机座舱照明开始研制“导光”显示。这是飞机座舱仪表板内照明系统红光照明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与萤光照明相比,具有亮度均匀、可调节范围大、显示清晰、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研制的技术难度很大。1980年7月,航空电器厂开始研制GZD-5、GZD-6型导光体灯。其表面技术标准要求达到无裂纹、压伤、划伤、毛刺、锈蚀、漆层皱裂或脱落和滤色玻璃的膨胀、变形、碎裂及其它缺陷。研制中要经受外观、重量、工作可靠性、照明颜色、滤光片适光率、绝缘耐压等6项严格检查,以及低温、高温、常温低压、振动稳定性、振动强度、着陆冲击、恒加速、湿热、霉菌、盐雾等10项试验,确保在温度-55℃~+60℃、海拔2.5万米高空均能正常可靠工作。GZD-5型导光体灯为直8机导光板配套,GZD-6型导光体灯为歼7Ⅲ、歼8Ⅱ、直8等飞机导光板配套,GZD-4型座舱工作灯为直8机配套。在此期间,该厂还研制用于仪表板或操纵台辅助照明及必要时也可用作应急照明的ZCD-7型泛光灯。该灯的研制生产,改变了国内飞机历来采用荧光照明的情况,提高了飞机的作战性能。该产品为歼7Ⅲ、歼8Ⅱ、运12等飞机配套。上述产品于1987年2月设计定型。同时设计定型的还有用于仪表表外照明的ZCD-8、9、10型仪表照明灯、ZCD-11型柱灯、XHD-1型迎角信号灯、XCD-3型带标牌自检信号灯、XHD-2平信号灯等,分别为歼7Ⅱ、歼7Ⅲ、运12、直9、歼8Ⅱ等飞机配套。

1981年,航空电器厂与沈阳飞机研究所签订协议,研制为歼8飞机配套的飞机座舱红光照明的导光显示主要零部件“导光板”,这是与导光体灯等灯具相匹配的显示器材。工厂遂即组成研制小组,开始研制。这个小组的主管设计员陈云阶工程师和蒋宏达、袁坤明、王义斌等,在没有完整资料和缺少加工、测试设备的情况下,虚心求教,刻苦钻研。通过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反复摸索,终于掌握了导光板喷涂光刻制造工艺的特性,经过对导光板漆层厚度和亮度关系的测试,为喷涂工艺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在深入研究灯具布置与亮度的关系之后,解决了亮度不均匀的问题,仅花5个月时间,就提供了木质样机座舱,得到三机部电报嘉奖。工厂于1983年底提供第一批装机产品,经测试,基本达到美国军用标准MIL-9-7788中的Ⅲ型标准,类同苏联6244C57的水平。1984年,导光板小组获航空部歼8Ⅱ飞机研制集体三等功。1986年蒋宏达获“歼教7首飞”三等功。1989年,陆文冠获三等功。导光板自投入批生产至1990年底,共生产3个系列约60个型号,分别为歼8Ⅱ、歼7Ⅲ、运7、歼教7等飞机配套。

80年代,为适应新机种研制的需要,航空电器厂投入一批配套新品的研制,使自行设计水平又提高了一步。1982年,工厂研制成功歼8Ⅱ飞机座舱照明系统新技术产品导光板,用以替代萤光照明,产品基本达到美国军用标准MIL-9-7788中的Ⅲ型产品水平,类同苏联的6244C57。至1985年,为歼7Ⅲ、歼8Ⅱ飞机配套的23项产品分别设计定型。1986~1990年的5年内,为10种机型配套研制的航空开关、熔断器,飞机照明及信号装置,飞机、发动机控制电器及告警装置等5大类28项新产品,共17种型号100个规格,均陆续设计定型和试生产定型,从而使上海航空电器进入为新型飞机、发动机配套研制生产控制电器的新阶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