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冰点事件评论:你确定你真的不在乎? -- 电子狼

共:💬56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个人感觉

袁教授这篇文章还是有些偏颇的观点,特别是表述和引用的一些东西,如果不充分了解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时代背景,容易得出一些有失公道的结论,影响不好。

我的意见是,清廷的确昏庸且不谙国际条约惯例,想耍小聪明爽约;义和团的确有很严重的迷信成分,宣传的东西荒诞不经,而且严重排外,行动过激,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在华烧杀抢掠的理由。坦率地说,义和团是甲午后内忧外患压出来的民间极端反抗运动,原因根子还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掠夺,农村自己自足小农经济破产以及随之而来的“封建社会”超稳定社会结构的逐渐分崩离析。这个因果绝对不可以倒置。

义和团的具体做法当然有可议之处,而且现行的教科书也没有忽略其历史局限性。我不是为现行教科书辩护,也觉得现在教学讲述的内容是imbalance,但是也不同意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历史上这些官方或民间的反抗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而且因为我们没有履约遵循国际惯例,没有自己开放,所以侵略者打上门来就是有理。这就是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人和西方殖民主义者没啥两样。

关于史料平衡(注意不是观点)的问题,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关于抗战的部分要修订教科书,即要客观对比当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军力,讲明国际形势对中国的不利一面,增加国军将士英勇抗战所作出的牺牲和重大战役的内容,对于共军抗战一些战例没有必要吹得那么厉害,但是也要说明国军战略战术上和高层统帅的无能,组织后勤一团糟,相比之下共军有效地教育组织发动群众,在装备供给极端不足的情况下开辟敌后游击战的意义,具体打了多少小仗,斩获如何倒不是重点。读者自己会作出结论。

据我所知,中宣部和社科院其实有一些内部规定,对于敏感议题在学术讨论的范围从宽,对外公众媒体从严。袁教授如果发表在《历史研究》之列学术刊物上估计开展学术探讨没有问题,青年报上就不是太合适了。

一孔之见,供大家批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