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鹰击长空 -- 南山贼

共:💬27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鹰击长空

想了半天不知道我这篇东西该放到哪里去?既然萝伏要投名状还是放到演义来吧。

大词人、大美食家、北宋朝廷内的长期反对派苏轼苏东坡先生在山贼老家曾经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从这段文字看来当年他老人家出猎时右胳膊上站着苍鹰,左手边牵着猎狗,率着大队小弟真是威风凛凛,当然要是真的碰上老虎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这只被他老人家擎着的苍鹰就是被人驯化专门用来打猎的猎鹰。

  驯养野鹰用于狩猎活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据考证,鹰猎最早起源于东方,公元前721~705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在位时便有鹰猎活动。大秦宰相李斯先生临死前想着能回过头去过“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的日子说明咱们的鹰猎历史也不会短了,当然咱们国家似乎对鹰猎之事看作一种捕猎手段,不像西方是一种身份象征。当然咱们国家也有摆谱的人,最牛的说法是带四只动物打猎的,一只狗、一只大鹰、一支小鹰、一只羊。打猎的时候先放大鹰不摘头罩,待大鹰飞上天后放小鹰,小鹰在空中叼去大鹰的头罩,大鹰和猎狗补到猎物后用羊驼着回家。整个一天方夜谭。

如果要说咱们国家鹰猎最盛行的时代应当是那些游牧民族的王朝,例如契丹,他们亡国的导火索之一就是“海东青”——一种凶猛的隼类猛禽,关于海东青到底是什么有很多说法,有人说它是虎头海雕,但是虎头海雕的个头相当大,其习性也不是像史书中描述中的能够捕杀天鹅,倒是游隼和猎隼这类以鸟类为主食的隼类猛禽个头小巧,敏捷灵活,速度惊人,更符合海东青的形象。

十字军东征后,从惯于驯养猎鹰的贝都因人那里学会了鹰猎术(这些贝都因人到今天都是鹰猎活动的最大支持者,并且支撑着世界大部分的猎鹰贸易),并将此术传入欧洲大陆。鹰猎一传入欧洲就成为特权阶级专有的消遣活动,同时也成为身份的象征。第一本对猎鹰的习性、特征、如何捕捉、驯养、如何使用它们打猎的书就是神圣罗马的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创作的,他是一位相当有个性的人,在当时大家主要把亚历士多德的说法当真理学习的黑暗时代,他却依靠观察来获得更准确的知识,例如他曾经描述过雁群飞行时头雁是由雁群中的大雁轮流担任的现象,而这些直到近代才为人们熟知。这位作为欧洲救世主出生的皇帝是霍亨施道芬家族的最后一个子嗣,他的爷爷就是巴巴罗萨——弗雷德里克一世,他爹是穷光蛋康拉德三世。这方面后来的几位法国国王也是专家。

在当时的欧洲,鹰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人根本就不能拥有猎鹰,就是贵族内部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如果不守规矩超越了阶级就会受到砍手的刑法。这个等级一般是这样的:国王可以饲养矛隼也就是大隼,伯爵的手腕上只能蹲一支游隼,至于教士么,他们只能使用苍鹰。这几种鸟类在中国都有分布,但是我们使用的主要是苍鹰,这和我们的猎物主要是兔子和狐狸而西方的猎物主要是野鸡和大鸨有关系。我国古代称隼为鸷,是疾飞之鸟的意思。隼跟鹰的重要区别在嘴上,隼上颌边缘有一个锐利的齿突,而鹰没有。隼的体型一般比鹰小,它翅膀尖长,善于疾飞,有鸟中歼击机的美称。游隼是飞行最快的鸟类,它在攻击时的速度能够达到300公里/小时,这是它不需要利用它的喙和爪攻击猎物,强大的冲击力就足以要猎物的命。

矛隼的拉丁学名为Falco gyrfalco,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的新疆、青海以及东北部的黑龙江等省区。 它是体型最大的隼,所以又被称为大隼,体长50~63厘米。头顶为白色且沾带有棕色,并具有较细的褐色纵纹。上背为褐色,具有淡棕色的斑纹。下背呈灰褐色,并具有褐色羽干纹。尾羽为棕褐色,具有污白色横斑。下体呈白色,腹部有稀疏的羽干纹。矛隼按羽毛的颜色分黑、白两大类:黑型的基本色是浅褐色,白色的大体上白色而有矛形斑纹。矛隼凶猛敏捷,既能捕捉飞行中的鸟类例如液压、灰雁和鹤,又能逮住地上奔跑的小型兽类例如狐狸和野兔以及大鸨这样的大型鸟类,所以被称为猎鹰之王,在欧洲松鸡是矛隼的主要猎物,野生的矛隼会把巢建在悬崖的岩石上。捕捉幼隼就要冒双重的危险,因为矛隼是种领地观念很强的动物,它的攻击也是凶狠的,狐狸是绝对不敢靠近矛隼的领地的,虽然双方的食物并不交叉。矛隼的孵化期长达28、29天,需要46到49天小矛隼才能第一次飞行,在漫长的抚养小隼的过程中大量的鸟类和小型兽类都要遭殃,矛隼简直就是杀戮机器。(待续)

关键词(Tags): #鹰猎、矛隼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