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潜通信中继机 1 -- 潮起潮落

共:💬30 🌺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对潜通信中继机 3

再来看看其它国家的情况。

目前,世界上具有独立研制、生产机载长波通信系统只有两家:美国与苏联/俄罗斯。

苏联/俄罗斯用于对潜长波通信中继的是Tu-142MR型,北约称其为“熊J”,它是大名鼎鼎的Tu-95轰炸机众多变型机中的一种。该机于1977年首次试飞,1984年服役,在机载对潜通信中继技术上,苏联比美国晚了11年。

由于机载长波通信系统需要数量少、技术复杂,自主开发不甚合算,英国、法国干脆就从美国购买了事,它们购买的是不那么昂贵、复杂的EC-130Q改型。

长波通信系统:孰优孰劣

陆基对潜长波通信系统不失为当前比较好的对潜通信手段之一,因此,一些军事大国都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建立这类发射台。但由于陆基对潜长波通信系统均属于固定通信设施,它们体积庞大,造价极为昂贵,特别是长达十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的天线系统,极难采取隐蔽与保护措施,因此极易被敌人发现、攻击与摧毁,其生存力非常低。

陆基系统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其通信信号随通信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离本国潜艇活动海域较近的地域设立台站,而这往往使事情复杂化。当年苏联试图在中国设立对潜长波通信台,赫鲁晓夫的这一要求被毛泽东拒绝。

对战略导弹核潜艇而言,通信品质非常重要。在国家处于危急时期,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指挥、通信系统来不得任何的延误与错码,因为在弹道核导弹发起攻击的情况下,留给战略核反击的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对那些已在敌国前沿部署的潜射弹道核导弹而言,这个时间来得更短。应该说,机载对潜通信中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缓解了陆基对潜长波通信系统的缺陷与不足。为了保证与潜艇、特别是战略核潜艇的联络,现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更青睐于具有较高生存能力的机载对潜通信中继系统。

从长波通信来看,它最大的优势是能与潜艇进行水下通信,潜艇不必浮出水面,以免使其丧失它所珍视的隐蔽性。但它的不足也非常显著:由于长波通信频率低,所以其数据率也低,而且是非常之低,其信息传输速率每分钟只能传送10比特左右的信息。即使在进行“压缩”改进后,传送一个三字字符组也需要15分左右。不过,据称采用高度压缩的代码后,可用三字符码组发送更多的报文。对电波传播而言,厚厚的海水是个很大的障碍,长波也不例外,长波信号穿透海水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对深海航行的潜艇而言,它还是无能为力,所以潜艇出航后要按预先约定的通信时间,定期上浮到距海面几十米的深度接收电文。

大多数核潜艇通常装有两种天线来接收长波信号。第一种是使用拖曳天线,如美国海军使用的拖曳天线长度为500米左右;第二种是浮标天线,浮标由低速航行的潜艇在其工作深度放出。虽然这样做可减小潜艇被无线电侦察设备探测到的概率,但是这种天线在水中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会发出声信号,该信号会被声呐设备探测到;当浮标非常贴近水面时,也易被敌人从空中观测到。以美国海军核潜艇为例,它们在战斗巡逻中进行长波通信时,通常要从深海里上浮到最佳收信深度,释放出拖曳式长波天线接收“塔卡木”发来的信号。它也可以释放出一个通信浮标,将长波通信天线拖到水面,以改进通信效果。但对数据率要求非常高的数据传输,还必须上浮到潜望深度,利用卫星通信系统来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指出的是,长波通信只能是单向的,潜艇只能收报无法利用其发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