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汉文化扫盲】(13):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 语迟

共:💬61 🌺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俺的理解,未必须得每一层级都由选举产生

但最高权力必须要有监督制约。如果最高权力有了监督制约,以下各层级也就间接都有了监督制约;反之,最高权力没有监督制约,底下各层级再多的监督制度也就形同虚设。最高权力是否有制约,是民主和专制的本质区别。

全民公决的意义正如如你所言,这是全民利益,人人有份,不能某些人说了算。而仔细剖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言论背后的哲学思想依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打上字了就再多说两句吧。语迟先生质疑的是全民公决的实际效果,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这个效果该是个相对效果。语迟先生须得证明在没有监督制衡的前提下,少数人的决策一定强过全民公决,会利国利民而不是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第二,语迟先生质疑的方式是荒谬的循环论证:因为民不可使知之—>所以瑞典公投案例是荒唐的-->所以民不可使知之。而这个质疑要真想成立,恐怕至少得列出统计数据:占多大百分比的瑞典公民对加入欧元区对国家经济和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没有足够的了解。第三,就总统选举案例而言,我想语迟先生大概是混淆了选总统和当总统。选举人民公仆其实是个最终效果衡量,或者说预期的最终效果衡量:不就看他能不能让俺们过上好日子么。所以,不严惩强制拆迁的不选,拼命涨学费的不选,不加强工人劳动保护的不选,没有提出降低失业率措施和承诺的不选——作这些判断很难么?政府的最首要职能,也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指标都能达到,那该算是个好领导了吧。

之所以说“民不可使知之”,“可”字作“可以”还是“可能性”解并无本质区别,因为“不可能使知之”便会导出“不必使知之”,其结果和“不可以使知之”是一样的:便是“民不知之”,也即愚民导致愚民:前者的“愚”是动词,后者的“愚”是形容词。而愚民(形容词)又会提供继续愚民(动词)的借口,正如语迟先生现在试图所做的那样。

我同意,受民众平均教育和素质水准所限,中国或许现在还缺乏实行民主的基础;但承认这个现状之后应该有两条路:或是努力去教育民众,缩小与民主发达国家的差距;或是以此为理由,继续愚民。我个人更喜欢第一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