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第二章 抗日虎将 (作者:钟子麟) -- LEADER
第一节 苦战淞沪(上)
一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七日,庐山。
庐山军官训练团参加集训的团员们齐集一堂,正在等待蒋介石前来发表总理纪念周讲话。庐山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但是,身处避暑名山之中的受训军官们,心情却异常地躁热不已,数日来,一股焦灼、不安、激愤的情绪,在团员们胸中涌动着,喷涌欲出。
十天前,华北七七事变的枪声,激起了全国军民要求抗战的强烈悲情,也点燃了有爱国心的中国军人心中淤积已久的复仇怒火。济南惨案,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现在又发生七七事变,面对日寇肆意妄为,国家江河破碎,作为军人却无所作为,这个耻辱他们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蒋委员长今天究竟会对事态作什么样的表态。
蒋介石神色凝重地走上讲台,瘦削的面孔带着几分憔悴。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让大家失望。面对台下一片期待的目光,蒋介石左手插腰,右手挥舞着握紧的拳头,语气坚定地开始发表那份著名的“最关头后"的抗日演说: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讲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完全投降、整个灭亡之条件。全国民众要认清`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与万劫不复之地!……"
“和平已非轻易可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地出入于我们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
“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6年之久;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
“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
“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1)
(1)《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辑》 <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秦孝仪编 台北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 会印 中央文物出版社经销 1984年
在蒋介石发表此项抗日声明之时,由周恩来执笔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也已经转交到了在芦山的蒋介石手中。
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同时作出四项保证: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2)
(2)这是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宣言。此宣言起草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四日,七月十五日由中共中央交付国民党,至九月二十二日国民党中央社才发表。《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八月二十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两个敌对的政治阵营,在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际,再度携起手来,实现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建立。
全面抗战的时刻终于到了!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部队,争相电呈中央,纷纷要求调往抗日前线。
就在华北地区战云密布的同时,中日两国军队在黄埔江畔也剑拔弩张。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在两军对峙的前沿上海闸北地区,枪声骤起。
八月十四日白天,中国空军对日军在上海的据点实施轰炸,当晚,事先已提前进入上海市区待命的第 87师王敬久部和第88师孙元良部(后第36师宋希濂部也加入)在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开始行动,于拂晓时向日军发动全线进攻。
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八月二十三日,日本援军在强大空军和炮舰的火力支援下,从上海东北方向的长江南岸开始大举登陆。
上海战况吃紧,蒋介石从全国急调精锐部队加强抗击。
胡宗南手下的第1军从陕西赶来。
罗卓英的第18军从广东赶来。
俞济时的第58师从汉口赶来。
……
双方几十万大军云集到上海这个狭窄而密集的战场。
八月十六日,王耀武也接到了军委会的调令。
陕西宝鸡车站的站台上,四列长长的军列静静地等候着即将出征的抗日将士们。正在汉中集训的第51师奉命收拾行装立刻急行军到宝鸡,全师不顾旅途的劳顿,在沸腾的抗敌呼声中在宝鸡誓师,随即登上军列经郑州南下,一路上不顾敌机的轰炸袭扰,向上海方向疾驰。张灵甫以第51师上校高参的身份也随师部一同赶往上海战场。八月下旬,第51师经苏州赶抵上海郊区嘉定的安亭镇。
随着全国各地部队源源不断地涌入,为便于协同指挥配合作战,南京的军委会于八月底在淞沪战场上新编制了一批军级番号,将各师分别编制组合成新军。战况日趋激烈,这些新军的编制部队都是边战斗边在战场上临时拼凑而成,来自不同军系的部队会被凑在一起,而升任的新军长,也有可能是非本派系的长官,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军长期以派系圈定部队统率范围的怪圈。
第74军就是这样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新军。
一九三七年年八月三十日,第58师师长俞济时被任命为第74军军长并兼任第58师师长,下辖第51师和第58师,在沪战结束一年之后,第57师又于一九三八年十月拨入第74军序列。
这支日后威震华中抗日战场的抗日铁军“三五部队”,就这样在纷飞的抗日战火中仓促诞生(3)。
(3)”三五部队”是日军為第74军取的绰号,因该军的三个师均以五字开头。
第74军在抗战结束后整编为第74师,由于它在张灵甫的率领下积极参与内战,最后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它在抗战期间的功绩,解放后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大陆都鲜有人知。一位解放军军中作家在撰写一本描写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著作的后记中写道:
“ 为中国大百科编撰新四军、第三野战军条目,是我的正经活。有次,我在翻阅孟良崮战役资料时,看到一篇有关陈毅在被俘的七十四师将校军官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资料有许多省略号,引起了我的疑惑和兴趣。我拜访了整理这份资料的‘老前辈’,问他为何要把陈毅的许多讲话省略了,这些省略的内容里说了些什么?他考虑了一下,回答我说,这些省略的内容是陈毅讲到有关七十四师在抗战中,是抗战的先锋,抗战模范等词句。那时出版这本书,担心有关国民党第七十四师积极抗战的事扩散出去,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用省略号替代了。现在看来,国民党抗战是不可抹灭的事实,应该写出来,让人们知道,国民党的许多部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也是爱国的,也是进步的。搞历史的应该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有功言功,有过讲过。既然陈毅都敢赞扬国民党抗战,我们还怕什么呢?”(4)
(4) 《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胡兆才 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第74军的确是国民党军中的一支传奇部队,这个军在抗战时期曾经被军委会当作整个华中战场的总预备队,从上海、南京、兰封、瑞昌、德安、长沙、南昌、高安、上高、鄂西、衢州、常德到雪峰山,抗战时期华中战场的每一场硬仗,几乎都活跃着第74军勇猛矫健的身影。当年该军在湖南武冈整训的时候,陈诚由重庆前往视察,他在对第74军营长以上军官训话时说: “三、六、九三个战区发生战争,委员长在地图上先找七十四军的驻地位置。为什么? 必要时,要使用你们这个部队。从这可以知道委员长对你们的器重。” 作为这支传奇部队的一员战功突出的干将,张灵甫在八年抗战期间,除了身负重伤不得已离队休养及后期赴重庆陆军大学进修外,一直马不停蹄随第74军南征北战,几乎无役不从。
第74军的赫赫战功使日军恨之入骨。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编纂的正式官版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频频提及日军与第74军的作战情况,并咬牙切齿地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
第74军后来以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和守卫首都南京的“御林军”著称,成为蒋介石的宠儿,正宗嫡系,但是作为一个新军,在成军之初它并未被上峰另眼相看,它的桂冠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凭着在抗日战场上真正一刀一枪的拼杀,终于脱颖而出在国民党军界享有了突出的地位和声誉。
第74军的基本部队是第58师,该师原由浙江省的两个省级保安团与系出民初著名山东土匪孙美瑶部合编而成,由俞济时统领。抗战军兴之后,俞济时率部由汉口赶往上海,投入上海防线施相公庙的激战。不久俞济时在战地晋升第74军军长,起先指挥他自己的第58师、王耀武的第51师与一个来自湘西的独34旅。
后来拨入的第57师则是由早年山东的一支地方部队改编而来的杂牌军,驻防咸阳,淞沪会战中经连云港赶往吴淞口参战,并在战地扩编成第69军,军长阮肇昌即为原第57师师长。由于伤亡惨重,战绩也不突出,且系杂牌,该军战后即遭裁撤。第57师几经周折,才在一年后拨编到第74军,也是杂牌变嫡系的一例。
追根寻源,在这三个师中,张灵甫所在的王耀武第51师算是得之于中央军的正宗血脉。
第74军的三个师虽然来自不同的军系,在战斗力和装备上均有相当的水平。一九三五年,国民党军对师级部队进行了整编,全国约两百个各种师级单位前后共整编了三十个,被整编的部队在人员、武器装备上得到了调整与充实,而这三个师也先后位忝其中。以军官素质而言,这三个师也相对高。第51师与第58师的军官大半出身中央各军事院校,第57师早期的师长阮肇昌本身则是军中著名的军事教育专家,四十年代担任过陆军大学教育长,他麾下的军官水准也不差。作为第74军的首任军长,俞济时资历的战功在中央军中算是压得住阵脚,他曾经以师长身份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战役,在与红军作战中也有过实战历练,而他又是蒋介石的浙江同乡,很早就被蒋视为心腹。虽然一般认为俞济时自视天之骄子,在先前浙江任上态度跋扈,但在统率手下出自其他派系的部队时,他还能够做得不甚偏颇。王耀武则早在补充旅年代就把俞济时视为上司,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使新建的第74军很快形成凝聚力,为最后博得国民党“御林军”的荣耀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6
鲜花,并期待下文! 老实的九头鸟 字0 2005-09-20 22:35:28
好看,期待下文。 johny 字32 2005-09-20 05:56:09
第一节 苦战淞沪(下) 1 LEADER 字9942 2005-09-19 13:18:09
第一节 苦战淞沪(上)
我很想看完,请继续,或告知原文网址。 重庆老牛 字0 2005-09-16 17:55:20
原作者可能就在河里. LEADER 字13 2005-10-07 17: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