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U2被击落是克格勃的功劳?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 忘情

共:💬15 🌺120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U2被击落是克格勃的功劳?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作者:忘情

U2是美国臭鼬工厂秘密研发的高空战略侦察机,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服役至今,曾被视为“西方的战略眼睛”。在近60年的服役生涯里,U2有据可查,且被美国人承认的被击落记录,一共有7次。第一次是1959年5月1日,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附近被苏制C-75“维斯瓦河”地空导弹系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萨姆-2)击落。

不过,我国却长期流行一个说法:实际上当时C-75射高够不着U2,于是克格勃发展了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一名地勤机械师作间谍。在鲍尔斯飞行前维护保养飞机时,悄悄为飞机高度表更换了一个具有高度磁性的螺钉。从而造成在U2飞行过程中,高度表指示高度远远大于实际高度。这样才导致飞机被C-75击落,鲍里斯跳伞被俘。

这个段子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军事刊物上,然后谬种流行至今,甚至登上了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最近央视军事频道的节目里,一些所谓的“军事专家”仍然在津津乐道这一“传奇”,着实让人无语。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个段子都漏洞百出,完全站不住脚。

查问各种资料后,笔者认为,当初段子手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脑补出这个“传奇”时,估计是受C_75和U-2纸面数据启发,从而才产生了“创作灵感”。因为一般公开数据都将U2的升限标为9万英尺,约为27000米。而C-75的射高,从20000米至24000米不等。

不过,网络数据一般不会告诉你,U2虽然产量仅有86架,但在持续生产过程中却在不断改进。所谓9万英尺实用升限 是时下换装发动机后最新型U2的理论数据。而根据60年代我人民空军先后击落5架U2作战过程中的数据,实际上当时U2的任务升限一般在18500米至21000米之间。因为U2主要侦察手段是光学相机,目标区域上空云层厚度、高度会影响其光学成像效果,所以并不能一味高飞。公开资源中,U2拍摄的照片上要想分辨出地面人员活动,最高拍摄高度没有超过18000米的。这是由其光学相机成像原理和物理极限所决定的。而C-75作为C-25(萨姆1)的升级产品,重点强化的就是高空性能。其基本型的最大射高为22000米。在后续改进中,亦有型号将这一指标提升到了27000米左右。

所以,当初的C-75是够得着U2的。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够得着,那为什么在1959年5月1日之前,U2多次深入苏联国境,就算当年米格-19、苏-7、苏-9的升限够不着,可C-75已经大量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了呀,怎么一回也没能揍下U2呢?

有这想法的人,应该去了解一下导弹的飞行包线。一般资料里给出的均是极限数据。并不说飞机只要进入防空导弹的极限数据范围内,导弹就一定够得着,打得下来的。更何况,C-75是一款用于要地防空的半固定式防空导弹系统。属于典型的守株待兔,静候人家往自己枪口上撞。以其早期型区区34千米的作战半径,在高空20000米左右飞行的U2是很容易绕过去的。哪怕是以苏联的财大气粗,也压根做不到在自家广袤无垠的国土上,用C-75编织成密不透风、毫无死角的导弹墙。所以这种守株待兔的打法其实很难碰到射击机会。即便有,射击窗口也稍纵即逝。哪怕是经刻苦训练,熟练掌握C-75这种较为复杂,发射步骤烦琐的武器系统的部队,有时也得求老天眷顾,运气好上那么一点点才行。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在描述我地空导弹部队如何让“导弹打游击”,如何与U2斗智斗勇的公开报道里,有大量的涉及,只是很多人专注于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忽略了这方面信息而已。

实际上,1959年5月1日苏联国土防空军击落U2的那场战斗,是防空截击机和地空导弹部队协同作战的结果。那些截击机虽然很难够得上U2,却能给鲍里斯施加心理压力,将U2往C-75地空导弹作战范围内驱赶。这是国土防空作战中,截击机与地空导弹配合作战的通行做法。当然,事后我们得知,这种战术虽然没错,但苏军的协同过程有点混乱,C-75除了揍下U2,还误击了自家战机。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克格勃有无可能策反对方人员,潜入白沙瓦基地做手脚呢?笔者认为可能性为零。参考U2在台湾黑猫中队的服役情况,我们就不难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这款“西方的战略眼睛”保护之严密,对敌方渗透的防范之深。巴基斯坦当年和美国的关系之铁,是不亚于现在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克格勃当年在南亚,尤其是在巴基斯坦根基很浅,想渗入美巴重点保卫的白沙瓦机场,难度相当大。退一万步说,“无所不能”的克格勃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成功策反了敌方地勤机械师,可为什么偏偏让他去换一颗磁性螺钉呢?

首先,苏联方面此前对这款极度保密的机型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其座舱布局,美苏飞机的设计风格、技术规范迥异,克格勃凭什么事先订制好磁性螺钉,要保证其一定能装上U2高度表,外观上不能让人察觉出异样,又要保确保其在高空一定能影响高度表的指针。这本身就是天方夜潭般的任务。除非克格勃事先弄到了U2座舱仪表实物,并进行了仿真试验才行。而这恰恰是办不到的。

其次,换上颗磁螺钉就能保证C-75能击落U2了吗?要知道,U2都在夜间飞行,夜里升空的C-75导弹就像根“喷火的电线杆”一样醒目。要是鲍里斯发现四下“喷火的电线杆”乱窜,直接威胁座机安全。那么出于本能,他八成会不理会操作手册,不受仪表制约,拼命拉杆爬升,离危险越远越好。如此一来,这颗磁性螺钉还有啥用?克格勃此前的巨大的努力岂不瞬间轻易地付之东流?

第三,以俄国人简单粗暴的做派,既然能打入白沙瓦空军基地换磁性螺钉,那么干脆悄悄在飞机随便哪个角落装枚定时炸弹不行吗?U2为追求升限,机体设计得相当脆弱,实用过载并不大。哪怕是颗小炸弹在机体内爆炸,它都很难飞回基地。就算它仗着滑翔性能好的优势垂死挣扎一番,但在这个过程中飞行高度必定一降再降,就算不当场坠落,也能给苏联截击机和地空导弹创造战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C-75真够不着U2,那么中国空军60年代击落5架U2,回回都是“余则成”们悄悄给U2换磁性螺钉建的奇功吗?要知道,咱们手里那几套C-75,都是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前引进的。以苏联人对外输出武器的一贯做派,这批导弹不可能比1959年5月1日苏联国土防空军建功的那些C-75更先进。而我国当时的技术实力,还没有可能在苏联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行大幅提高C-75最大射高。哪怕是苏军自己,除了1959年5月1日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1962年10月19日在古巴,也用C-75击落了一架从美国本土基地起飞的U2。试问,难不成这次克格勃又一次将美国本土基地渗透了个千疮百孔?

段子手们,还能自圆其说吗?下回编段子前,能不能先把逻辑关系给理顺了?

通宝推:青青的蓝,阴霾信仰,nettman,翼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