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梦里新闻暑假版第二期:《天空之城》需要续集,小镇青年都是编剧 -- 万年看客

共:💬14 🌺10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九、我的天空之城

这份影评大多数内容不是今年暑假才想到的。在《天空之城》重映之前,我在电脑屏幕上看了至少四五遍,每一次都会想一想剧情背后的文化逻辑。因为电影场景让我怀念自己的80年代。我十几岁之前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类似于巴鲁家乡的矿区小镇,成排的矿工住房挤在高山和峡谷之间,周围有早期开采的矿坑,有废弃的运输轨道,当然还有红砖和灰尘构成的工业区。过几天,我和同事就要去承德拍摄旅游节目,我会带一些视频回来,让观众看一看我记忆开始的地方。

80年代的时候,每天早晨,阳光会翻过东北的悬崖照到房子上,附近矿工养的鸽子随着阳光起飞,然后就有夜班的工人在矿井里面走出来洗澡休息。新的一班工人坐车进入地下挖矿石,这都和电影里面的场景一一对应。巴鲁的成年同事担心挖不到矿要饿肚子。90年代我周围也有人集体下岗,靠借钱才能吃饭。电影里的小镇,早晨可以听到巴鲁吹小号,我也会被有线广播喇叭的声音叫起床。直到现在,听到歌唱祖国的交响乐,我还习惯性的觉得要吃早饭去上课了。矿山居民的经济水平比周围的农民高一些,会消费一些文化产品。在小型图书馆里,我读到了凡尔纳和苏联的科幻小说,邻居家买了沿海大城市的画报,介绍了香港、台湾的繁华,展示了欧美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我把这些信息生吞下去,代表学校和同学吹牛交流,一起想象外面的世界,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山沟里。小镇正好在北京、沈阳两个大城市的连线上,每天上午第三节课,都有银色的大飞机从高空飞过,附近还有军用机场,八一跳伞队偶尔开着双翼飞机搞训练。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之下,我知道这些飞行器是由更发达的文明中心制造的,和附近铁路上每天几次开过的长途火车一样,都是连接现代社会的工具。所以我和巴鲁一样,也期待着神奇的人从天而降,带着我去外面的世界冒险。每次看《天空之城》,我都会想起自己当年的生活环境,当年期待离开小镇的心情。

接下来几十年,我沿着自己期待的路线走出了小镇,到上海读书,到苏州工作,差不多跑遍了整个中国。如果现在给我一台时间机器,我会找到十岁的自己告诉他,我已经一步步走到了他仰望的现代社会,就像巴鲁最终到达了天空之城。十岁的我肯定也会反问,到了自己想去的未来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烦恼,会不会怀念曾经的小镇生活?我会告诉他真实的答案:现在社会也不完美,也有烦恼和生活压力,让我经常怀旧。但是这些新问题和当年的失落感一样,是进步的副产品,是追求美好生活必须付出的代价。

20世纪80年代,就像罗大佑的歌词,我对着天空感受自己的孤单,原因是我享受了现代文明的福利,有资格在工业文明的边缘仰望更发达的工业中心。21世纪的现代社会有压力,原因是我已经适应了现代社会,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未来提出要求。设想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得不到满足,我们才会觉得有压力,才会怀旧。但是就算怀旧,我怀念的也不是过去的生活方式,而是当时对着蓝天白云设想完美生活的心情,当时朴素的理想主义。《天空之城》的前半部分把小镇生活理想主义的一面提取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次观看印象。到了中年之后,电影的后半部分又让我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到达天空之城之后怎么办?每隔几年,我都会从新的角度欣赏《天空之城》这部电影。趁着这次重映的机会,我更新了40岁版本的影评。

同一部电影,在不同的年龄得到了不同的评价,原因是我在成长,中国现代社会也在成长。《天空之城》首映的1986年,第一次引进中国的1992年,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口还生活在传统的农村乡镇。在远处仰望几个点状的现代社会,寻找天空之城是年轻人唯一重要的想法。《天空之城》重映的2023年,中国完成了工业化,也基本完成了城市化,愿意进入现代都市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现在才开始考虑在天空之城的生活压力。我这个影评可以看到中国快速工业化的证据,如果你对这期节目有同感,说明我们一起体验了伟大的中国高速工业化时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