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梦里新闻暑假版第二期:《天空之城》需要续集,小镇青年都是编剧 -- 万年看客

共:💬14 🌺10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小镇青年巴鲁

不想当海盗,但是巴鲁和希达还是主动要求朵拉收留,而且非常积极的承担团队任务。这不是因为巴鲁和希达热爱飞艇的生活,而是因为他们想逃避更大的压力。希达上飞艇的理由很清楚,自己带着超时代的力量被政府追捕,而且军队和官员很明显不在乎普通人的生活,只在乎收集财富和力量,还是海盗做事比较有底线,能够给他一个暂时的安全空间。巴鲁上船的逻辑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暂时没有人阻止他留在小镇上安稳生活,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但是在海盗船准备出发的几十秒时间里,巴鲁就做了决定,跟着一起走,而且不打算再回来。我以资深小镇青年的身份去推测巴鲁的想法,他上海盗船的理由除了要救希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逃避沉闷的小镇生活。

在希达到来之前,巴鲁的世界一直很稳定,古老的矿坑长满了青草,工人每天都去同一个矿坑挖石头,在灰色的街道上,熟悉的店铺每天都出售同样的简单食物。但是巴鲁也能看到身边铁路上的火车通往远方,看到天空上经常有飞行船经过,去自己不知道的城市,更不要说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探险活动,是世界上极少数看到过天空之城的人。所以,虽然巴鲁可能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生长的小镇,但是墙上挂着父亲探险的照片,房间里有一家正在建造的飞行器,他在精神上属于外面的大世界,早就做好了抛弃小镇生活的准备。等到救希达回来,海盗的扑翼机飞过他的家乡的时候,巴鲁没有任何留恋的意思。

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人心态,或者说是工业化人口的思考方式。农业社会的居民如果还有一块地可以种,在家乡能够吃上饭,就不会随便跟着一个暴力团伙去远方。李自成能够动员十几万农民跟着他进北京,不是因为他擅长讲梦想,而是因为明朝的饥荒太残酷,税收压力太大。到了工业社会,小镇青年虽然也有惰性,但是去远方探险的动力肯定要比古代农民高得多。这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工业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上都更富裕了。

电影的社会照抄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巴鲁居住的小镇原型是英国威尔士矿区,生活方式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鲜明特色。比如说,巴鲁显然受过教育,住宅是一个废弃的陶窑,材料是红砖,里面生活设施很齐全,有舒适而干净的床铺,有铁火炉和足够的燃料,甚至还有专门做航空模型的工作室。这些东西可能有一部分是他父亲的遗产,但是巴鲁作为一个准童工,靠不完善的肌肉和技术也能自食其力维持生活和爱好,这明显超出了传统农村未成年短工的经济水平。巴鲁的师傅也感觉生活艰难,但是加班之后能够打发徒弟去买一份肉丸汤当夜宵。和更古老的农业社区相比,整个小镇都享受了工业文明的福利,感受到了现代文明中心的辐射。小镇青年受到的文明中心辐射表现可能是财富,也就是工作机会,也可能是教育,给巴鲁提供了机械技术和读写能力。

从社会心态来看,这两种辐射会产生一样的效果,让居民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一个大型社会的边缘,年轻人会因此追求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用21世纪的说法就是年轻人开始考虑诗与远方。对于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来说,附近的小镇是世界的中心,是财富和娱乐的来源,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但只要形成了诗与远方的概念,受过教育的小镇年轻人就不太在意身边破旧的小镇建筑了,他们向往更广阔的世界、更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闪光的大城市满足自己对未来的所有期待。小镇从现代文明获取的资源越多,小镇青年的梦想就越大,对身边的现状会更加不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