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谈谈《庄子》

一提到《庄子》人们往往会想到飘逸、超凡脱俗,可是你要问,《庄子》这本书到底写的是啥?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了。

《道德经》里有一个核心词,叫无为,所以你若问,老子在《道德经》里谈了啥?【貌似】人人都能答:无为。为啥说【貌似】呢?因为你问同样的人,《庄子》写了个啥,他答不上来。可我们都知道,老庄是一家。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其实没有几个人能读懂《道德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多数读书人都是带着贪婪来读的,他不是要读懂书,他是要在书里找到黄金屋、颜如玉。

在我看来,《庄子》通篇只一个主题:人该如何认识世界。而从文学表现手法来看,庄子多用反衬,绝大部分文章里都有一正一反,往往是反方自吹自擂、自鸣得意,结果出尽洋相。由于这种反方在日常生活中颇为多见,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形成一种误见,道、佛本一家。

比如在《子非鱼》当中,惠子就是反方,他就像个腰包里装满了钱,却不知道怎么花的人。当他听到庄子说了一句“鱼很快乐”,立马就来劲了,脱口而出进行反驳,“你又不是鱼,你凭啥这么说?”像不像今天我们经常遇到的杠精?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在现实中,惠子确实就是这么一号杠精,生得一副伶牙俐齿,经常跑去跟人抬杠,还颇有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自得感。结果遇到庄子,没出三招就给按在地上无法动弹。

所以《子非鱼》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哲学思辩,而是在讲一个浅显的道理,人得有目标,得有的放矢,而不是我要练成武功第一。就算你练成了武功第一,又怎么样呢?

另外《子非鱼》也反映出庄子的慈爱。远不是自己对手的惠子,在自己面前上窜下跳,庄子并没有大加斥责,只是轻轻将惠子“按到地上”。恐怕庄子也希望通过此举点化惠子,而惠子能否开窍,也不是庄子单方面能决定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子非鱼》这篇文章中提炼出有用和无用。惠子本是无用之人,但他自觉很有用。有用还是无用,由什么决定呢?由一个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决定。有用还是无用这样的话题经常出现在《庄子》当中。比如,在《人间世》中就有这么一段故事:

说有个木匠来到齐国,见到一棵栎树,无比大,围观的人成千上万,然而木匠却根本不拿正眼看它,只管往前赶路。去围观大栎树的木匠徒弟跑了好久才追上木匠,他们问:师傅,这么大的树我们都是一次见到,你老人家为啥看都看呢?

木匠怎么说呢?木匠说,这棵树就是个废柴,拿它做船,船要沉,拿它做棺材,棺材很快就要腐烂,拿它做柱子,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虫蛀坏。它之所以能长这么大,是因为它活得久,它之所以能活这么久,是因为它是个废柴。

那么庄子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不是在说但凡活得久就是无用的呢?当然不是这样。庄子在讲,很多人日夜冥思苦想如何保全自己,却总是把自己送进火坑。

你是个有用之人,你就不可能实现世俗中的保全自己,因为你有用,所以有活你要上,披荆斩棘,在所不惜。而世俗中的保全自己,等同于啥也没用的大栎树,只能供人为围观而已。

庄子说话是很含蓄的,依我这种暴躁的性格,我就说得赤裸 裸了:怎么才能保全自己,无病无灾无痛无痒不流汗不操心呢?死,是最佳选择。要不然我为啥 天天讥讽一些人,明明就是一颗求死的心,为啥要死乞白赖的活着呢?活得这么自相矛盾,最后也没能保全自己,身与心哪哪都不健康。

《人间世》的这个小故事,是相当应景的。今天N多人说,我不想被资本家剥削,我躺平。且不论是不是真的时时刻刻都有人在剥削你,你躺得住吗?百无聊赖的?

以上只是两个例子,《庄子》里有N多故事都是相当发人深省的,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读了之后彻底的明白了自己到底有多么愚蠢。

连万事万物长个啥样都没弄明白,就在那思考人生。幸好我读 了《庄子》,否则将来一定是子孙的笑料。我的孙子将来一提到我,就会说:我爷爷这个人吧,哈哈哈……不说了不说了,干活去咯。真要是这样,我能诈尸,我要从地里爬出来,重新活一回,活出个人样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