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拍总转帖的周吉芳是这样玩弄数据的,无耻! -- 不远攸高

共:💬163 🌺485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盐贵米贱呀大哥

中医对疫疾的认识算是挺早的,疫疫隔离,环境消杀,遗物无害化处理,早就实施了。

我先多说一句表述过很多次的话:中医中药只是一个医疗体系,不是神技,它当然有其优秀的地方,当然也会有些不恰当的地方。中医药体系自身的理论和技术是一套的,也是在不继完善进步之中。关于中医药的争论,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规则问题,而不是表面的客观事实问题。

关于中医戴口罩问题,我搜了一下,深入是不可能深入的了,没必要耗那么多时间。

我先来一个网上流传的,不过简单搜了一下,没找到原记载原出处,我不釆用,不过概然吹水,那就水一下,链接都懒得给了,反正想看的会找。

吴又可首先采购绢布,裁成很多长条,用开水煮烫晾晒后,发给所有人,每人一条,严实包住面部,这就是早期的口罩,不戴面巾者不得出门。然后对所有人进行甄(zhēn)别,症状明显者自立一区域;舌苔发黄,瞳仁发红,脸色灰暗的传染性极强者又立一区;稍轻微者再立一区。用白布条、红布条、黄布条分别缠在患者的胳膊上作为标记,这些人以布条颜色各住一区,实行隔离,派兵把守,严禁区域内人员擅自离开。

没有染病者择地别居,至此彻底杜绝杂居现象,效果立竿见影,每天新患病人数在减少,死亡人数也在减少,吴又可亲自调试了一种叫“达原饮”的药剂,军营内支起几十口大锅,通宵达旦地炮制汤药,吴又可的配方很是奇特,他喜欢用一般人不敢用的大黄、芒硝等猛药,病患者都被要求按时服药。吴又可在做一件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

对了,据说伍连德是中医合一,其口罩是学自吴有性(吴又可)明末抗击鼠疫的经验。

然后就是有原出处的。中国古代怎样防疫?这些文物透露了老祖宗的大智慧

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书中记载的方法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明代中国医学思想的进步体现之一就是温病理论的逐步成熟,口鼻传病观念明确化,明代医学家万全《万氏医书》提出用雄黄点入鼻窍,阻隔疫病于口鼻之外。这不是口罩,但意识到了呼吸传染。明末大鼠疫中,吴又可在六淫之外,提出杂气(戾气)致病说,突破了先人成说。吴提出戾气自口鼻进入人体,对鼠疫防范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

中国传统织物材料主要是麻葛丝棉,棉最迟应用,当初也是身娇肉贵的小甜甜,后来才变成牛夫人。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化纤之前,对中国平民来说,纺织品都不是那么唾手可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