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都在变好 -- 郭三

共:💬17 🌺200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情理法的取舍一言难尽

案子倒没啥说的,从哪说朋友也是必输,违约嘛,赔钱呗,主要是在赔偿数额上拉扯

如果不谈情理,只谈法,确实简单,赔偿数额即使约定不清楚,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但是中国从来不是只谈法,讲的是情理。

A法官讲的是情理,B法官其实讲的也是情理,区别在于两人与朋友的情分不同,讲的理也不同。

A法官与朋友认识,情分要深一些,所以给出的道理是:

适当维护小微个体,轻拿轻放

B法官与朋友是间接的关系,情分自然浅一些,所以给出的道理是:

我会对你重判,因为你不守约,不诚信,和现行社会倡导的相背而行,只有把每个你这样的重判,才能建立社会的信任体系。

A法官和B法官的道理,各有侧重,前者更多地从个体、眼前考虑,而后者则是从整体、长远考虑。

不考虑个体、眼前的问题,只想整体、长远,叫做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只考虑个体、眼前,不考虑整体、长远的问题,自然也不行。

可以说,A法官和B法官的道理,并无高下之分。

所以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情分。

所以情理法的顺序,在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是有优先次序的,情>理>法,通常不会错。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塑造。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其实夸大了佛家的影响,真正的传统文化是儒道法。

儒家讲情,道家讲理,法家讲法,才是情理法的由来。

通宝推:朴石,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