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夏代之前,可能是近1000年的大争之世 -- 迷惑不解

共:💬28 🌺1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洪水造成良渚突然消失

其实只是一个通行的说法,严格来说是不够准确的。

据勘察,良渚文化晚期遗迹普遍被一层浅黄色粉砂质淤积层覆盖,表明当时曾经发生过规模很大的洪水。也就是说,洪水确实是有的,也确实给良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洪水总要退去,影响终究只是暂时的。可作比较的是,印度几乎年年水灾,但是大批三哥并没有因此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把良渚消失简单归结为洪水,说服力是不够的。

据研究,欧亚大陆气候从距今5500年开始渐趋干冷,至距今5000年到达低谷。气候转冷导致江淮地区水位下降,适于耕种和居住的平地大片出露,为发展农业带来大好的机会。良渚始于距今5300年,良渚古城兴建于距今5000年以后,良渚由兴而盛的两个时间点,基本与气候变化周期吻合。

但是距今5000年气候最低点之后,温度和降水又逐渐回升,距今4500年到达新的高点。良渚恰好在这个时段由盛而衰,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水位再次上升,大片田地被水淹没。

另据古生物研究,良渚后期(距今4500-4250)到广富林-马桥文化(距今4200-3400)期间,太湖地区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花粉以及多种淡水藻类的数量大幅增长,这种现象表明,良渚之后近千年的时间里,太湖地区水域面积持续扩大,换句话说,也就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以上分析表明,良渚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太湖地区已经不再具备适合大规模稻作的自然条件。良渚之后占据太湖地区的广富林-马桥文化,聚落规模远小于良渚,器物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水准也远低于良渚,也间接反映出环境的恶化。

总的来说,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只是良渚兴衰的拐点,历史尺度上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才是良渚文明“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真实原因。

通宝推:老老狐狸,海峰,迷惑不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