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夏代之前,可能是近1000年的大争之世 -- 迷惑不解

共:💬28 🌺1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农业全面普及铁器,大概要晚到秦汉

这以前,春秋战国的千军万马,都是古代的农民伯伯用各种石器干活来养活的。铁器的最大作用是砍伐树木,开拓更多的田地,这点对于森林密布的南方尤其重要,所以才有历史上的农业重心逐渐南移,江南、湖广成为鱼米之乡。

至于滩涂种植,那是新石器早期,农业刚诞生时候。距今6000年,就已经出现水稻田。

点看全图

【《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2010】

到距今5000-4500年的良渚时代,根据出土花粉分析,当时大型禾本科花粉大量增加,远超良渚之前的马家浜、崧泽文化时期。

同时稻作农业的技术和组织水平也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良渚文化的农田也呈现出大规模社会化管理的迹象。如临平茅山遗址良渚文化中晚期稻田面积大约 5.8 万平方米,约合 85 亩,晚期长方形地块通常 1000 平方米左右,更适于庄桥坟墓地出土的那种长 1 米以上复合犁的施展空间,同马家浜文化 1~16 平方米的稻田面积形成鲜明的对比 26 。茅山稻田有井和沟渠作为灌溉系统配套,田间阡陌规整,人工烧土铺垫田间道路,宽 0.6~1.2 米,便于社会化集体耕作者的交通往来 。茅山遗址农田表明,良渚文化时期农业生产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茅山遗址很可能就是良渚文化稻作农业专业聚居,农田和人力投入上,规模都很大。如此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稻作农业生产,必然的结果就是出产大量的稻谷产品。除了向上级聚落贡赋稻谷的可能之外,还存在着粮食商品交易的可能。诸如茅山这类专业稻作聚落生产出来的多余的商品粮,很可能输送到良渚都城市场进行销售。——何驽:史前经济基础考古视野里的最初中国形成-2017】

点看全图

最后再简单比较一下稻作和粟作:

1、同样使用石器,泡过水的烂泥田肯定比干巴巴的旱地好开垦,也更方便精耕细作。

2、同样是原始状态的水稻和黍粟,水稻种籽要大于黍粟,相应的单产也就更高。

3、水稻比黍粟驯化时间更早,一般而言,驯化时间越长,产量越高。

4、距今4000年左右开始,黍粟逐渐被产量更高的小麦替代,这也证明,黍粟的产量确实不高。

通宝推:迷惑不解,海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