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共:💬451 🌺3017 🌵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农民想过上好日子,这个淳朴的目标是合理的。应该用什么途径实现农民的目标?是把农民组织起来,还是让农民分户单干?哪种道路对农民更好?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转帖在《观察者网》看到的帖子:

我在西部扶过贫,最记得一位县长砸100万搞养殖,亲力亲为却惨败收场

在农村要想发家致富真的是很难很难,最难的不是生产,而是市场变化很快,而农业不像工业或者服务业,农业的投资的周期很长,而且农民的资本非常有限,很难随着市场而随时改变。往往是这茬作物还没摸透,而市场已经转向降价了。不像开火锅店没人吃几天就可以改做烧烤。

我曾在西部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从事过两年的专职扶贫工作,教村民养羊、种茶叶、养猪。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当地有个县长退休了,他搞了一辈子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找到让农村建立起自己经济产业的路子,退休后想自己亲自干农业,给人树立榜样,摸索一条真正的农业产业之路。

因为这个县长在职时很清廉很实干,名声很好,他把这个想法在退休的宴会上说了之后,当地畜牧局、林业局、民宗局就一起给他申请了一笔100万元的少数民族农村产业扶持资金,这个退休县长就开始一心一意的养羊,希望摸索出一条养羊致富的路子。

我们当时是对口的技术支持单位。这个退休县长真的很厉害,建了羊圈,一年四季吃住都在羊场,自己弄饲料、自己储青,自己给杨打针,干了两年,羊养的红红火火。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地方,新来的同志继续做技术支持。大约10年后,我和原单位人偶尔聊起这个退休县长养羊的事情,前同事很感叹地说,县长失败了,羊场倒闭了,100万亏完了,那个县长之后很快就病倒死了。

同事说,退休县长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不管怎么做,就是不赚钱,在这个现实的产业环境中,他始终没有找到靠养羊致富的路,他又不愿意骗农户,最后把自己打进去了。

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在农村做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最多也就是把自己的工钱挣出来。想发家致富还是很难很难的,赚了些钱的基本也都是些围绕农户的二产、三产。

这个其实在《山海情》中也有委婉的表达:马得宝在种蘑菇赚了点钱之后,很快就不干了,而是去包工程;水花在种菇赚了点钱之后,也是去镇上开起了超市。按说他们是凌教授最得意最早的一批农民徒弟,可是他们却选择放弃种蘑菇,而是去做建筑和商业。

农业是个大难题,没干过的人以为很简单,以为是农民没资本、没技术、不懂市场,所以做不好。其实,只有真真做过农业的人才能明白农业的难。切实,如果一个农民既有资本又有技术还懂市场,那么他就不会去当农民了,农科院的专家也没这个能力。

但是,有没有搞农业赚了大钱的呢?有,我亲身接触的就有泰国的正大集团,这个集团在中国很多地方建了大型养猪场,甚至在一些深山老林里建了非常非常大规模的养殖场,找了很大大学生去当产业工人养猪,完全按照科学的方法像种菜一样养猪,每头猪赚钱不多,但是规模上去就很赚钱。

我和本文作者的观点一致:目前来看,农民的出路在城市,农业的出路在工业。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把小农经济变成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可能是唯一的路。

没有组织的单干农民,面对完全自由的市场,就是一个待宰的羔羊,也许个别能致富,但是整体是不可能发家的。

由此俺特别佩服甚至崇拜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合作联合,才是最有前途的。

通宝推:醉寺,天空不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