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转载加评论:1967年长沙知青大逃亡事件始末 -- 副将

共:💬220 🌺1461 🌵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没有赶上文革时期,知青下乡等,不过从能够

接触到的资料和报道来看,河殇流并不是知青们的主流,甚至只占知青中很少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他们的伤痕叙事,伤痕文学在八九十年代蔚然成风,那是因为这帮河殇流占据的就是舆论宣传和文化圈,大多数都进了各地作家协会和文化部门,嗓门自然大。

夜炎火河友说他们是怨妇,似乎是很客气的了。这些人当中,睡了人家农村姑娘,但是返城了就抛之脑后,当了抛妻弃子陈世美的也大有人在。

九十年代 流行歌曲《小芳》,电视剧《孽债》,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只能说这帮河殇流孙子们, 呸!人渣!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是人渣!

也有一部分知青们就在插队的村庄成家立业,没有选择返回城里去。

更多的知青们是视插队的村庄为自己的第二个家,视这段经历为人生中最珍贵的锻炼和财富,直到很多年后还念念不忘,事业有成后回去给家乡资助建学校修路的。

这些知青们是真心执行了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真正锻炼了自己,后来也确实是前途远大,成就非凡。

四代、五代国家领导人大部分都有知青插队的经历。

目前省部级高级干部是有一半都做过知青插过队的。

还有,副将河友我印象里好像是黑习总的?

不知道是不是我弄错了。

发这些文革时期知青们的文章,倒是衬托的习总,人很好,人品很过硬,经得起艰苦环境的锻炼。

因为据说当时知青插队,全国范围之内,公认的就数陕北甘肃这部分农村条件最艰苦。

习总在陕北梁家河插队,并且经受住了艰苦条件的锻炼,和乡亲们相处的非常好。

跟那些从心里抗拒下乡插队,舍不得城市舒适生活,各种闹情绪,出幺蛾子的河殇流知青们相比,

岂不是从全方位碾压?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