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封建(分封)到大一统 -- ziyun2015

共:💬32 🌺10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思兄意见。我们还有很多关于

儒家的欠帐问题。在海外学习的青少年,在不是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氛围下,会自然提出这些欠帐问题。

谈周平王,不是“坏人搞歪了历史”:历史本身摆在那里:先前的废太子宜臼继位当了周平王,他爹挂了;怎么挂的?被犬戎和申国打入国都了,小妈褒姒据说也被掠走了;犬戎和申国怎么来的?是宜臼”请“来的。那次战乱让西周残破不堪,人民被屠杀、掠夺,结果长子宜臼登基做了周平王,”东狩“到洛阳,天子直辖领域减少大半、人民减少大半、军队减少大半。原来周室的专利——”礼乐征伐“——我们认为是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授权、调节、制约诸侯彼此征战的功能,失效了。土地所有制的”暴力“成分,从周天子滑落到大的诸侯国手里。

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在改朝换代之初,算是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降低分土封疆后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这是最大的“礼”。周王室在东迁前,还没有史载的诸侯国之间明目张胆地互相吞并,说明周天子对诸侯国还有法理上的确权——明确土地所有权的作用。

夏商周及三代等,农业生产工具基本是木器、骨器、石器;这很大限制了土地的拓荒能力,农业局限于易于翻耕、潮湿柔软的河流二阶地带。邦国和邦国之间隔着山林,即使平原的森林丛林地带,也无法有效开垦。后来金属刀斧锯(青铜、铁)的逐渐普及,让农业从河流的第二阶梯可以拓展出去。原来分封的诸侯国彼此还有非农业的、渔猎部落出没的地区做中间带,而金属武器、金属伐木/开渠的能力(还有几位网友不愿承认的、农耕井田制的社会生活,逐步同化了渔猎部落)让诸侯国逐渐失去了这些中间地带,国与国已经处于比较紧张的“征地”争”金属(战略)资源的情况。这种“大”趋势与周王室在道德、经济、军事力量的衰落反向而行,周室东迁就是一个“质变”点。

而诸侯国之间的张力,和原来情形大不同——原来单纯对付渔猎民族的、由王室牵头,多个诸侯国分摊的战争,是“国家”赋税的重头开支,是比较“便宜”的,靠井田制可以满足。在转折点前后,显然,靠井田制那种“固定、低税负、公开、透明”的赋税,已经满足不了新型战争:诸侯国之间、主要由单独国家负担的的战争开支、彼此都是新的战争组织、新的金属武器的高烈度战争。因此必然要寻求高税负的土地制度。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

后面的历史,仍然存在大量的历史趋势和人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史实。只讲一方面,都不好。这点特别是到近代史、现代史尤其纠缠。

请思兄多发表高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