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韦应物名篇鉴赏 -- 九霄环珮

共:💬67 🌺4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韦应物名篇鉴赏:续六:华月流云

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前言总结了这么一组韦诗写景佳句: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广庭流华月,高阁凝余霰。(《同德精舍养疾寄河南兵曹东厅掾》)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游溪》)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校注》说道:“韦应物诗的语言,在平淡自然之外,尚有其流丽的一面。……等,都善于捕捉大自然物候的微妙变化和色调的深浅明暗,刻画工细,字句凝炼,语言夜极为清丽。……中唐前期诗人大多追求‘高情、丽辞、远韵’,韦应物自然不能免俗。……但在韦诗中,这种‘流丽’乃是出诸自然,而非刻意追求所致,所以不仅没有妨碍,反而有助于他独特的平淡冲融的风格的形成。”

说这组佳句的风格是“高情、丽辞、远韵”,或者“流丽”,这属于一种印象式的主观评价,尽管看起来也满恰当,但总让人觉得不够深入。下面我们就把这六组佳句放在六首诗中,具体地剖析一番,看看到底能看出什么名堂。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韦应物

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

岧峣青莲界,萧条孤兴发。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严城自有限,一水非难越。

相望曙河远,高斋坐超忽。

此诗约大历八年作者39岁时在洛阳同德寺闲居时作。

岧峣,高峻貌。

青莲界,指寺庙。

孤兴,孤独无伴时的心绪。

阴霭,阴云。

夜来,夜里。

歇,消散。

严城,戒严之城。

一水,此处指洛水。

曙河,拂晓的银河。

超忽,远貌,此谓心神顿然远逝。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和另两句“广庭流华月,高阁凝余霰”极为相似,两首诗也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期所作,我们就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来研究。

《同德精舍养疾寄河南兵曹东厅掾》韦应物

逍遥东城隅,双树寒葱茜。

广庭流华月,高阁凝馀霰。   

杜门非养素,抱疾阻良宴。

孰谓无他人,思君岁云变。   

官曹亮先忝,陈躅惭俊彦。

岂知晨与夜,相代不相见。   

缄书问所如,酬藻当芬绚。

双树,相传释迦牟尼寂灭于娑罗双树间,这里自然是指同德寺内树木。

葱茜,青翠茂盛貌。

杜门,闭门。

养素,涵养真素之性。

官曹,河南府兵曹官署,韦应物此前在此任职。

亮,诚。

忝,音舔,有愧于,谦辞。

陈躅,陈迹,即此前任职的形迹。

相代,当是指同僚代替自己的职位而不能相见。

缄书,书信。

所如,所往,即所去之处。

酬:酬答之诗。

芬绚,芬芳绚丽。

这第二首相比第一首,更象是一篇纯粹的寄赠诗,读来感到作者心意恳切,而第一首没有直接写人事,却更富有意境。搞通这两首诗的整体意义之后,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两组写景佳句放在诗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和效果,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言以蔽之,这两组佳句,是“起兴”之笔,写的是“兴象”。第一首诗“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句后,写作者的神思越过城池和洛水,从立身处的高斋,逝往远方的天河,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是怀想远方的故人,但是没有直接写明,这大概就是所谓“高情、远韵”的笔法吧。第二首“广庭流华月,高阁凝馀霰”之后立即和故人谈起心中款曲,这里的起兴意味是非常明显的。月,在诗词中通常起兴思乡或怀人,因为月亮是身处两地的人都可以同时看到的事物,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兴象,我们这一节的主题就是谈起兴。以月起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那么韦应物的写法有什么特别?和前人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四句,如果不看“乔木生夏凉”,那么其余三句的意思实际上几乎完全等同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的两句“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只不过李白写得更有气势一些。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

这首诗较长,我们感兴趣的是开头八句。头两句涉及一个著名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有一天一觉醒来,开门命人斟酒,发现夜里大雪,四望皎然,然后他就“起兴”了,咏左思《招隐诗》,随后忽然又“起兴”,忆起戴安道,随后又起访问戴安道之心,连夜乘小船去往,一宿才到,到了却不进去,反而折回,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本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地方不在于王徽之进门不进门,而在于他的起兴。他从左思《招隐诗》起兴想到戴安道不奇怪,因为戴安道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但他为什么起兴咏左思《招隐诗》呢?这就是因为“四望皎然”,皎洁的皎,他在这时候与天地会心,除去了俗世中的功利心,因而想到左思《招隐诗》和隐士戴安道。所以说,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解释了所谓“兴”是怎样发生的一个机理。美学家宗白华:“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王徽之的任诞故事可谓一例。晋人的起兴相比诗经中的起兴,更多了一层个体的发现,而后者更多的是一种集体的共识,唐诗美学很多都是继承了晋人的开创。

在李白看来,王十二问候李白,可比当年王徽之访问戴安道。这首诗的前八句可以这样理解:正如吴中王徽之雪后佳兴大发,王十二看见“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玉床金井冰峥嵘”这样一番景象,喝酒时便起兴想到了我李白,即“怀余对酒夜霜白”,其中五句写景都是兴象,是李白想像中的王十二的兴象。那么李白为什么写这样的一番景象?这就是说他李白的人格、气象、境遇,和这样的一番景象有某种共通之处。

对何谓“兴”的阐释古往今来有许多说法,其中西晋陆机的“物感说”很有启发性,有关言论主要见诸他的《文赋》:

《文赋》陆机

……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

中区,即区中,亦即宇宙之中。玄览,深刻地观察。颐,养。典坟,《三坟》《五典》。眇眇,高远貌。世德,祖先功德。清芬,美好的品德。林府,丛集的府库。嘉,赞美。彬彬,文质兼备。投篇,放下书本。援,取。宣,表达。

陆机的《文赋》实际是写他的创作谈,即好文章是怎么得来的。他谈到两个方面的感发,一个是观察四时景物的变化,一个是阅读先人功德和典籍文辞,这两个方面都是“物感”,都能“起兴”,从而使人“援笔”而“宣之乎斯文”。王徽之见雪皎然便是物感,虽然未曾援笔而宣之乎斯文,但是他咏左思诗,也是一样的效果。

物感的本质在于心物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即,不只有物感,还有感物。陆机《怀土赋序》中说道:

余去家渐久,怀土弥笃。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曲街委巷,罔步兴咏,水泉草木,咸足悲焉。

他的意思是说,之所以“曲街委巷”“水泉草木”让人有感,是因为他“去家渐久,怀土弥笃”,这就是内心先有了情感,然后外感于物。李白诗中所写的兴象,表面是他替王十二所设想的物感,但实质上也是他李白自己的感物。

这种心物之间的感应关系,带有天人合一的味道,不只存在于中国诗词,同样见诸西方文学。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的《交感》(或《感应》)就很能说明问题:

《交感》波特莱尔

夫天地者,神殿也,

活柱立其间,喁喁语不止;

游子步于象征之森林,

树木视之脉脉意未已。

……

诗人的特长就在于通过这种心物感应来与天地交流,这其实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的图腾崇拜,通过图腾歌舞来和他们心目中的神灵通话(详见刘怀荣《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天才诗人总是在这方面要更为擅长一些,但这种表现为心物感应的起兴也并不神秘,每个诗人都可以后天习得,大诗人不过是习得之后又有更多的开创。韦应物的“流云吐华月”“广庭流华月”就带有明显的继承性,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创在内。

韦诗和李白诗的共同点主要在于两者都是写“云收月流”,韦应物两首诗都用到“流”字,可见他很看重这种用法,李白也用“流”字。韦诗第一首多属写景,其中“孤兴”的孤字,也出现在李诗中,李白写的不是华月,也不是明月,而是“孤月”,另外,韦诗和李诗中,除了共同的云和月两种意象,韦诗第一首还有一个“山”意象也见诸李诗。韦诗有“相望曙河远”,李诗有“沧浪河汉清”,都写到银河。可见,韦诗第一首,有四个意象与李白共享:云、月、山、银河,另有一个“流”字和一个“孤”字共享。这种继承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很难说这是出于有意的模仿还是无意的借鉴。

这里没有丝毫贬低韦应物的意思,因为文学上的模仿和借鉴,不是一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亦即不是一个应然问题,而是一个实然问题,如果否定这种模仿性,就等于否定了整个文学作品库的大半壁江山。模仿,只在于是巧妙的模仿还是粗劣的模仿,是自然的还是刻意的。虽然我们列举了韦诗和李诗的诸多共同性,但也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是风格不同,句法也不同,韦诗相较李白更平淡冲融,“流云吐华月”是把云和月联写,“流”字用于“云”而不是“月”,但第二首倒是“月”在“流”,更似李白。

韦诗中另一原创是“乔木生夏凉”。纵观韦诗全集,此公喜用“凉”字和“生”字,这两字带有他个人的特异性,其中用的好的就有著名的“散步咏凉天”,也是怀人诗。说明韦应物的“凉”字更多的是一种清爽意味。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想到朋友很能说明他和朋友之间属于怎样的关系。在一个天清气爽、流云吐月的环境下想到朋友,说明了友情的纯粹和非功利性。“生”字,除了《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还有《幽居》中“不知春草生”,后文将要讲到的“绿阴生昼静”,这也是一个韦应物“独怜”的字眼。最后,韦诗虽然没有李白“万里”“青天”这样的雄词,但也用到了“乔木”“广庭”“高阁”,有效扩大了意境的想像空间。

总的来说,这两首月诗属于韦应物中年时期所写,带有较多对前人的继承。上述六例按时间排列,我们下面就要看看韦应物更晚时期的作品是否有了更多的原创,更要见识韦应物更多更奇妙的种种“兴”象。

(待续)

通宝推:铁手,何求,南方有嘉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