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心路 -- 温相

共:💬74 🌺71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心路

1953年3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病故,当时这件事被称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损失,然而,斯大林尸骨未寒,他的战友兼学生的赫鲁晓夫就做起了秘密报告,把斯大林的往事重新端了出来,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对死者的嘲笑声的同时在中共党内也激起了新的波澜。毛泽东对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有着更为深一层的理解。

毛泽东虽然认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揭了盖子”,这和他的一贯的“难免论”(意即领导人难免不犯错误,斯大林也不例外)相符,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长时期的不和谐,即便是中苏蜜月期间,二人的龃龉也时有发生。可是,赫鲁晓夫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大做文章却让毛泽东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生前刻意提拔的领导人居然在斯大林死后不久就大加挞伐,这显然是政治品质范畴内的事情,以后,毛泽东就用“秘密报告”这个词来形容搞阴谋,用赫鲁晓夫来形容一切试图问鼎最高当局的野心家。一句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成为文革中风靡一时的政治术语。

秘密报告时,中共代表团也在莫斯科,也聆听了赫鲁晓夫的“教诲”,团长朱德以为这是苏联的内政,不应该予以干预,而邓小平则认为赫鲁晓夫不应该在个人崇拜问题上这么讲话,而且,也不应该再提苏联对我们党的援助是巨大之类的用词,邓的这两点意见很快得到毛泽东的认同,毛泽东以后说邓政治思想强,盖由此来。也是在1953年,毛泽东提出中央要划出一个一二线来,以免不测。毛泽东究竟为何提出一二线,现在的史料还不足以完全把毛泽东当时的心态给予清晰的刻画。不过,这个提议很快演变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人选这一类的组织问题,“五马进京”以后颇为得宠的高岗在授意下,抓住薄一波在新税制问题上的错误,展开对刘少奇系统的攻击,高岗其人是延安整风时期,被毛泽东亲手提拔的地方实力派,他本人在历史上有着一段说不清楚的经历,阎红彦在延安时就郑重的向毛泽东、刘少奇提出要审查高岗的历史问题,非但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怀疑成别有所图。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就高岗问题亲自向阎红彦道歉。高岗联合的是另一位实力派人物华东方面的党政军负责人饶漱石。饶漱石在历史上是紧跟刘少奇的,因此一直被看作是刘少奇的人,而我以为如果仅仅是刘少奇的人,饶漱石在刘少奇离开华中以后接掌中共两大武装之一的新四军的领导权并且成功排挤陈毅出局显然不能完全是刘少奇这一层面就能解决的,而在整个高饶事件中,饶漱石和高岗并无历史渊源,乃至一拍即合,内中的蹊跷也是不言而喻的。

高岗拉拢林彪、彭德怀、陶铸等人,其中耐人寻味的是除了林彪以外,彭、陶都是延安整风时期被整对象,他们对于刘少奇、彭真、薄一波等人当然没有特殊的好感,但是,高岗的活动引发了上层的巨大拨动,高岗本人在整个活动中暴露出自己要跻身前列的企图,这就让反击者抓住了把柄,特别是陈云向毛泽东报告,高岗提议设立几位党的副主席,他一个,陈云一个,口气俨然是封官许愿,提醒毛泽东注意,毛泽东的另一位亲信邓小平对于高岗、饶漱石的事情大为不满,认为这是分裂。至于刘少奇、周恩来也在极力抗争,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决定抛弃高饶,在抛弃高饶的同时毛泽东并没有给予刘少奇必要的补偿,林彪向陈云建议党的副主席只设刘少奇一人,毛泽东当即不同意,他说“恩来怎么办?”,对批判高饶的会议所定下的调子,毛泽东事前与陈云、邓小平予以透露,让他们通过他们自己的口吻传达毛泽东的意图,借以提升他们二人的政治声望。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对薄一波进行安抚,说一波还是好同志云云,并且否决了薄一波主动要求下放的要求。

高饶垮台,毛泽东却并没有准备一棍子打死,毛泽东最初是准备给高岗留有出路的,准备安排他重回陕西去工作,高岗第一次自杀以后,毛泽东认为性质变了,变成了要挟,所以,不再让周恩来去找高岗谈话,说“让他死去好了。”从以后罗瑞卿跳楼自杀毛泽东对罗“没有出息”的评价看,毛泽东对于这种“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的极端做法十分反感。刘少奇在高饶事件中也做了自我批评,对自己的一些言行做了检查,说明最初整刘少奇也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的。高饶事件是建国以后第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件事至少说明了毛泽东没有准备把领导权二元化,并且对于第二号人物刘少奇的信任也已经不像当初了。而在高饶事件中被波及的林彪、陶铸被毛泽东保护过关,林彪不但被保护过关,反而和邓小平一起在稍后的中央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的这一步棋直到几年以后才陆续显出成效。

高饶既死,权力真空却没有让刘少奇系统填补,毛泽东看重邓小平,请他主持中央秘书处工作,以后又把秘书处扩大为书记处,原书记处恢复为常委会,毛泽东为了让全党认可邓,不惜在全会上对邓做亲自评价,语句中多次出现“他和我一样”的字眼,让全党同志感到邓的杰出能力,邓小平的新书记处网罗了党政军的很多重要人物,中共中央书记处成为中共中央的代名词,在这一段时期内,邓小平对毛泽东亦步亦趋,成为毛泽东眼中的“副帅”,而刘少奇虽说仍旧是第二号人物,可是,实权则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958年又是一个是非年,在这一年中不但发动了大跃进,也发动了震惊全军上下的反教条主义,毛泽东对刘伯承主办的军事学院一肚子怨气,其他高级将领诸如粟裕、钟期光等人无一例外的被牵扯进来,彭德怀秉承毛泽东的意图,对这些所谓的教条主义者猛烈出击,殊不知自己一年以后也步入陷阱。邓小平作为全军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的组长,配合毛泽东的调子对一些军事将领提出严厉的批评。廖汉生说刘伯承“糟了不少的罪”应该是实际情况,刘伯承之子刘太行回忆,毛泽东最后已经提议撤销刘伯承的政治局委员一职,是邓小平出面保护了刘伯承,然而,毛泽东在批刘会议上仍旧说出了一些很伤感情的话,大讲其与刘伯承的政治恩怨,这点连官方编辑的《刘伯承传》中也不讳言。至于具体的内容,至今也只能保留在有关的党史资料上,没有做公开的表露。多年以后,还是邓小平亲自出面给刘伯承平反,刘伯承家属转达刘伯承生前遗嘱其中一条就是身后要请邓小平给自己主持追悼会。

全军反教条主义这起轰轰烈烈的运动至今在党史研究上还是禁区,我们只能根据已经披露的资料来寻找毛泽东的意图,虽说这种寻找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毛泽东一生饱受教条主义之害,所以,对此深恶痛绝,他在晚年还提出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他讥讽张闻天等人别无他能,只会背了一麻袋教条回到中国指手画脚。而教条主义的背后不但是照搬苏联,而且还是挟洋以自重,就此联想到苏区时期顾问李德的种种丑态以及二十八个半的对中央的控制,毛泽东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东西重新上演。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教条主义升温之前,林彪被毛泽东提议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上台以后,加紧对批判教条主义的力度,全军反教条主义的后期的主要领导者就是林彪。

林彪在建国以后多次养病,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允许他超然于事外,相反对林彪则一向青眼相加,虽说林彪没有就任志愿军统帅,毛泽东口头做了批评,然则彭德怀一入朝鲜,林彪立刻奉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即便是高饶事件林彪卷入也没有影响他的政治前途,此时又被提拔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连邓小平也在他之下。反观这时的历史背景,不难知道其中的原曲。

在上一年,也就是1957年,苏联爆发了两个政治事件,一个是赫鲁晓夫被一度解除职务,却因为朱可夫与内务部头子谢罗夫的支持重返中央,进而把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打成反党集团,取得实质性胜利;第二个是朱可夫的下台,赫鲁晓夫指责朱可夫要攫取更大的权力。苏联通报的朱可夫犯下的严重错误再一次提醒了毛泽东的注意,本来斗争这一根弦就绷的很紧的毛泽东更加注意搜寻身边可能埋藏的隐患,军队是毛泽东一向视为重中之重的地方,所以,稳固军队,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提拔重用是既定方针,综合看待林彪在历史上对毛泽东的忠诚,毛泽东决定把副主席的座位交给林彪。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你克我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