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致命的王位——聊聊秦汉之际的王 -- 江南水

共:💬36 🌺5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致命的王位——聊聊秦汉之际的王(续二)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前207年二月,刘邦集团开始向着关中一路狂奔。同时期的河北战场上,项羽统领的反秦联军和章邯军团之间,也开始了痛苦的对峙。这个对峙,对攻守双方都是折磨。作为进攻的一方,反秦联军不敢大举压上,只能一寸一寸的步步紧逼;作为防守的一方,章邯却被要求一步也不能后退(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四月,章邯只好派自己的长史(参谋长)司马欣返回咸阳,向中央汇报前线的实际情况,让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的最高指示。(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前一年的七八月份,丞相李斯、冯去疾,被秦二世处死。此时,在咸阳城里主持政务的,是新任丞相赵高。司马欣回到咸阳后,三天都没见到赵高。

司马欣的第六感告诉他:赵高要拿他的脑袋来为自己开脱责任。吓得司马欣不敢再在咸阳逗留,赶紧返回河北战场。回到前线后,司马欣对章邯说: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原将军孰计之。

就在章邯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收到了陈余写来的一封劝降信。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章邯派人前去跟项羽接触。可能是章邯的要价太高,双方第一次接触啥也没谈成。只好,接着开打。(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

章邯主动求和的动作,恰恰暴露了自己战意不坚的心理状态。项羽抓住章邯的这个心理,六月,派蒲将军率军在三户津(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强渡漳水,直扑棘原。已无决战意志的章邯,指挥秦军向西北方向的滏口陉移动,企图夺取最近的这个太行山关隘,为秦军撤退争取一个顺畅的通道。章邯的这个企图,正是项羽想要的,他率领联军主力,在这个方向上,全力阻击秦军的行动,破坏了章邯的意图。已经行动起来的秦军,再也不可能守住漳水南部的主阵地,只好后撤到洹水以南。(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在四月,赵将司马卬已经拿下了河内郡,切断了秦军南撤的路线。七月,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章邯,只好再次派人跟项羽接触。项羽一看自己的粮食储备已不多了,再打下去,逼得章邯做困兽之斗,说不定会出现胜败易手的糟糕结局,所以决定接受章邯投降。(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

这一时期,项、章之间的斗法,跟两千多年后平津战役时,攻守双方的过招,有很强的相似性。

在我看来,当时秦朝廷的最佳选择,就是在王离军团覆灭后,及时让章邯军团收缩到荥阳——成皋一线。我猜想,章邯派司马欣回咸阳汇报、请示,就是想让中央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虽然已经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只要在荥阳——成皋一线,扛住反秦联军的三板斧,反秦联军很可能会像战国时的六国合纵一样,离心倾向迅速蔓延,然后作鸟兽散。不说别的,光缺乏稳定的后勤补给这一点,就很可能让反秦联军比合纵的六国,散伙得更快。

这么做,当然会失去关东,但是守住秦国故土还是没啥问题的。如果是李斯、冯去疾在主持政务,说不定会能让这个局面出现,然后,伺机再做下一步的打算。毕竟,他们经历过开国前后的大风大浪,具有丰富的军事政治经验。赵高这个火箭干部,既缺乏军事政治经验,更没有政治魄力,想不到、做不到这一点,也算是正常发挥。也幸亏赵高水平洼,否则,战国时天下分裂的局面,很可能将会再次出现,啥时候再能一统,就说不准了。这么一想,秦二世和赵高这俩家伙,不靠谱的胡搞一气,固然是把秦人的祖业都折腾没了,但是,为将来的再次一统,缩短了时间,也算是为历史做了积极贡献。

接受了章邯的投降后,项羽带着反秦联军浩浩荡荡的奔向函谷关,捎带着还把沿途秦军把守的城池拿了下来。站在咸阳城里,亲眼见证“亡秦必楚”的完美实现,这对楚人来说,那感觉会是多么的酣畅淋漓啊!

可以肯定,各路反秦将领奔向咸阳,不是为了去伟大首都旅游观光,甚至不仅仅是为了去分秦皇宫里的金银财宝。他们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王位。你想啊,都是提着脑袋干了三年,那些有六国血脉的人能当王,凭啥俺们不能,说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

在接受章邯投降的时候,项羽就自作主张的封章邯为雍王。这让各路将领意识到,未来天下的局势,将掌握在这位二十六七岁的年轻将军手中,跟着他进关中,说不定也能捞顶王冠戴戴。

前206年12月,项羽率领联军,进入函谷关,驻扎在戏。四年前,在会稽郡看到秦始皇的巡狩队伍时,项羽就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心愿。此时,一股夙愿得偿的豪情油然而生。随后,项羽派人回彭城,向楚怀王“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做。

楚怀王的回话就两个字:如约。也就是说,最初的设想,关东恢复为六国、关中恢复为一国,要变成现实。当时关东的情况:齐王田巿(田荣掌握实权)、楚怀王熊心、燕王韩广、赵王赵歇、魏王魏豹、韩王韩成。

听了这俩字,项羽就火了,跟你客气客气你还当真了: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一听这话,各位反秦将领的心里都热乎乎的:俺们也是这么想的。(诸将皆曰:“善。”

既然楚怀王那么没眼力见,项羽决定撇开那个橡皮图章,亲自操刀重新分割天下这块蛋糕。在项羽的操刀下,天下被分成了十九份(不包括岭南地区)。项羽的确没有辜负那些反秦将领的殷切期望,他本人以共主的名义,号西楚霸王,其它的十八个诸侯王中,有九位是在反秦斗争中拼杀出来的平民英豪。

来看一下,在项羽的刀下,天下这块蛋糕变成了啥德性。

作为操刀者,项羽首先给自己切了最大的一块,他直接控制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关东地区的八个郡和江东的会稽郡。并且,还间接控制着函谷关附近的三川郡(河南王申阳)和颍川郡(韩王韩成)。这一地区,包括战国时韩国的全部、魏国的东部、齐国的西部和南部、楚国的北部,汇集了关东最精华的部分。控制了这一地区后,项羽对其他诸侯王就形成了以重驭轻的态势。

为了兑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先前约定,也为了兑现自己对章邯等人的许诺,项羽把秦国故土分为四份,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每人一份。刘邦为汉王,占据最西边的汉中郡、巴郡、蜀郡。章邯为雍王,占据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占据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占据上郡。

秦朝的这三个降将,在关中人眼中,他们葬送了20多万关中子弟后,竟然还升了官,严重践踏了秦人奉行了百余年的价值观(军功赏爵),简直就是败类中的败类。在其他诸侯王眼里,写在他们脸上的那个偌大的“降”字,永远也洗不掉。只有在项羽的眼里,他们才有一定的价值,他们也只有依靠项羽,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最能打的章邯,处在抵御刘邦进军关中平原的第一线,项羽亲自掌控关东,这么一来,关中和关东就连成了一片,项羽手中的一片。

西部和南部被项羽霸占后,齐国的北部又被分为三份,田都、田安、田巿,每人占据一个郡。春秋以来就是大国、强国的齐国,彻底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了。

为了酬庸在楚地发家的吴芮、共敖、黥布,项羽把长江以南的楚国部分也分为三份,让他们每人占据一个郡。

黄河以北的地区被分为六份:魏豹占据魏国的发家之地河东郡;司马卬占据河内郡;张耳占据赵国南部的膏腴之地;赵歇被赶去了赵国北部的艰苦地区;臧荼占据先发展的燕国的西部地区;韩广被赶去了边远的燕国的东部地区。

对这一广大地区的安排,项羽切实做到了“后来者居上”,让所有的新任诸侯王,占据了好地方,把原来的诸侯王赶到了老少边穷地区。(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

天下这块蛋糕就那么大,不管怎么分,都会有不满意的。心怀不满的人,还会很自然的把满腔怒火,喷向负责分蛋糕的人。更可怕的是,那些不满的人,手中还有枪杆子。项羽坐上共主这个位子的那一刹那,也就坐在了火上被烤。

通宝推:履虎尾,mezhan,夏至欧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