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愚昧的香港人要为他们对形式民主(普选)的迷信付出代价 -- 思想的行者

共:💬85 🌺14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与非左派朋友谈全民普选

[zirun99] 于:2013-03-03 14:45:22 主题帖

1月1日,就E大提出的“左派如果不能直面民主这个话题,很快就会泡沫化的”,向E大请教《普选——解决中国危机的左派宣言》,很希望听听E大和河里朋友的意见。

“全民普选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是在北京的一些朋友,经过多次讨论,在2011年6月成稿的,也是针对左派而写,故引用了一些理论。但由于乌有、旗帜等左翼网站一直不肯登,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为了和河友交流,这里尝试将上述观点,改为向非左派朋友交流的文体,以便有的放矢。

我们不隐讳自己是“毛左”,所以首先我们还是从阶级分析开始,找出我们对话的对象:

郎咸平说中国创造的价值,每100元就有70-90元被外国拿走。昨天,国内纷纷网传2012年中国被外国拿走60%的GDP财富。这是中国的现状,这说明中国的主要阶级矛盾,是表现在:资产阶级,特别是其最高形式的国际金融寡头资产阶级(共济会、骷髅会等)集中于美欧等国家、利用那些国家的军队(暴力手段)和WTO(和平手段),通过收买、控制中国的政府、腐败官吏,来压榨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工人、农民、小商业从业者、技术蓝领,包括绝大多数民族企业。除了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以及依附于这两个阶层的“砖家、叫兽”),中国各阶层都受到国际资产阶级的盘剥。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来自这个形式的阶级斗争。

所以,我们的谈话对象,不包括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以及依附于这两个阶层的“智识分子”),除此以外,其它所有阶层、团体:包括企业家、自由职业者、红二代等,都是我们谈话的对象。这里,我们不妨先以非买办的国内企业家(以及依附他们的知识分子、小资、部分官员)为对话的“矢的”。

首先,现在的中国是否还可能走200年前英美的老路?即以门第、财产(或者学历、党证)做门槛,从少数人的民主选举开始、逐步发展为多数人、全体人的民主选举?可能性应该很小。这可以从2012年10月柳传志的讲话、引来无数口水、却无人敢公开出来力挺,可以看出一斑。世界发展到今天、中国发展到今天,想以门第(血统)、财产、学历、党证等作为门槛,来划分选举的“试验田”,注定不得人心,哪派搞哪派完蛋。

其次,可否像当年邓小平搞经济特区那样,搞几个地域性的民主选举“试验田”?也不大可能,不管是否先从边疆地区搞起,只要一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获得了名正言顺的“政治要求”先例(判例)。民国开始时的“各省独立”“各省自治”,恐怕就会旬日实现。

第三,从县市选举开始,现在大陆的企业家也知道,搞的再好,也不过是台湾那样。搞得不好,就是启动第二次“文革”。

担心中国社会向左转,是怕文革、怕失去财产。而维持现状,则很难受、怕不安全。如向右转,则怕动乱。总之,企业家也是中国目前最缺乏安全感的阶层。

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上述的弊病呢?有——全民普选。

全民普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逐步向下发展选举。即使到省市,也是中央提候选人、省市全体人民投票决定。这是避免上述1/2/3西式民主发展历程的办法、是既维护一个强大的中国政府、又开始社会民主选举的唯一之路。

近年,中国的企业家多爱讲“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有“全民普选”的文化种因: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即天心”、“尧舜禅让”等,只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很难搞全民投票:距离、数学、甚至纸张都成了选举无法完成的技术难题。所以,“君权神授”、儒者的“德天子”说、“父子相传”就成为了维持大一统中央政府的“技术解决方案”。

半万光阴,中国人忘记了上古的理想吗?应该是没有。这里转一段华盛顿方尖碑的中文碑文:

“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畬所著《瀛环志略》曰,“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 耶稣教信辈立石

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 合众国传教士识”

选举,有三个基本要素:谁来选?选谁?怎么选?

“谁来选”是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坚持是:全体中国人,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教育程度、不分政治派别(更不分财产、血统),凡年满18岁(且没有因刑事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都有选举资格。

其次,选谁?既要解决哪个位置要选,也包括明确谁可以作为候选人。

我们同意E大的意见、认为:基层选举因为贿选、暴力、宗法、上级干预造成的失败,并不等于最高层的选举,也会遭遇同样的问题。

其次,大多数中国人目前的认识:那就是,反腐、官员财产公开是不能自下而上、而只能自上而下。

而且大多数中国人,将会认识到:选举,也是要自上而下、不能自下而上,否则就会走向分裂、内战。

所以,任何思维正常的人,很自然就会得出如下结论:全民普选国家领导人,逐步向下扩大选举,是中国走向民主化的路。

因为如何用金钱收买13亿人?用暴力威胁13亿人?用宗法束缚13亿人?这对与13亿人利益对立/敌对的集团,几乎是无法跨越的问题。而自下而上的选举、或者按出身、财产、学历、地域等起步民主选举,都无法避免金钱、暴力、宗法、上级干预这四大毒药。

从全民普选国家领导人起步,并不是反对在各级人大、政协扩大选举。而是强调要在全民普选国家领导人之后,再逐步改进各级人大、政协的选举。所以,民营企业家、学者、具备海外经验者,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里,都会不仅有选举权、更会有被选举权。

然而,领导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我们不妨想在10-30年内是主要以政治局级别(接近)的作为候选人的,因为作为大国领导人,他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政治经验,又基本挑不出个人品德的毛病。

比如当前的一哥,就有几十年从政经历、在各级政府都干过,也基本没有不清廉的问题。相信不只这一个:即使在目前极度腐败的情况下,还是有不腐败的政治人物,这是全民普选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条件。

前面我们谈了“谁来选”“选谁”,接下来就需要谈谈怎么选。

“中国普罗大众用网络政治去挺薄,可以说就是对新改革路线的一次公民投票,这已相当于一次虚拟民选。迄今为止,倒、挺两派的网上各种投票的比例,基本上保持着1:9,须知这是在高层使用了“巨额贪污”、“多名女性”等去下流抹黑薄熙来的条件下出现的结果……”——摘自《薄熙来案与中国的网络政治》

怎么选,也就是选举的具体操作。工商界、自由职业的朋友多听说过美国总统的选举,或许也听说过肯尼迪PK尼克松的故事:1960年大选,肯尼迪战胜尼克松,按全部选民统计,肯尼迪得34,220,984票,尼克松得34,108,157票,差距为0.66%。但按选举人的得票,两者为303:219,肯尼迪获胜。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尼克松的顾问建议他对选举结果提出异议,有一些州,特别像伊利诺和德克萨斯,显然有作弊情况,如加追究,大有可能转败为胜。尼克松原想一试,但决定不干,因为障碍重重:以库克县为例,重新计票需要一年半,而德州就根本没有重新计票的规定。这期间,国家却不能没有人管理”(摘自《光荣与梦想》)。

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选举的技术问题,这个问题同样非常重要:国家不能无人管理、也不能因为选举舞弊而造成分裂。和前两个问题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研究探讨,把这一切都交给某“砖家”,那就同样是被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那样的全民普选也是一定会失败的,就如同现在的基层村民选举一样。

全民普选国家领导人,在技术层面上要解决:如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选出一个多数、并尽量避免作弊带来的危害。如果选举票数如同上述肯尼迪PK尼克松一样,那该怎么办?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搞不懂为什么美国要在选民投票上还要加个选举人票?这里我摘一段文章,和朋友们共享:

美国“当年的制宪会议上,最具争议的就是总统选举制度。一种方式是由国会选举总统,另一种方式是由全国人民直选总统。由于普通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害怕国会选出的总统为特定的利益集团服务,而不是为了全体民众的福祉,所以国会选举总统的方式没能够生效;另一方面,政府也担心民众投票时不理性,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加上当时条件限制,全民普选总统的方式也没能够获得通过。最后,在大家的妥协之下,对政府和民众都有所制衡的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制度最终获得以实施。”

“各个州以其自己的方式选出选举人团,然后选举人团前往首都华盛顿进行总统选举投票。一州的选举人团和一州的选民其实是委托和代理关系。普通选民选出选举人团并委托他们前往华盛顿进行最后的总统选举投票。在投票前,选举人团要发誓会按照本州选民的意愿将选票投给指定总统候选人。”

“历史上曾有两次总统大选,候选人双方都没能够获得绝大多数票,然后由国会众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第一次是1800年的大选,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阿龙伯尔(Aaron Burr)的选举人票数相同,经过众议院连续36次投票,杰斐逊最终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第二次是1824年的大选,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和安德鲁杰克逊(Adrew Jackson)都未获得选举团的多数票,作为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之子的约翰昆西亚当斯赢得了随后众议院的大选,成为美国第六任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大选中约翰昆西亚当斯的选民直选票以及选举人票都比其竞争对手安德鲁杰克逊要少,而在此次大选中败北的安德鲁杰克逊赢得了下一届大选成为了美国第七届总统。”

“选举人团制度还有一项重要的规则——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规则。该规则的形成源于1800年的总统选举。该规则规定只要总统候选人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就可囊括该州所有的选举人团票。”

请朋友们注意上面加黑加线的字:当时条件限制。也请注意到:如果选举人票无法形成多数,则由众议院进行选举。这些,都是1800年前后美国的马车/报纸/纸质选票/手工统计等“当时条件限制”。

熟悉中国革命史的朋友,也知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选举,有的是选举人坐一排,每人背后放一个碗,由选民在碗里投豆子之类的东西,统计当选的,这也是“当时条件限制”。

1949年以后,中国的“当时条件限制”是什么呢?决大多数成年人不识字,报纸很少,2000多个县大半没有柏油公路,和美国1800年一样,交通也靠走和马车,选票最多是纸的。如果说比1800年的美国强的地方,是中国有算盘!

所以,当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逐级选举,是当时的最佳解。

在此插一句,如果达雅真心要坚持“祖宗之法”(我们当然不信他的说辞),要麽就坚持“尽最大的技术可能让人民参与”,要麽就坚持不超越祖宗1949年时代的技术生活条件:什么新技术都不用,别说上互联网了,他应该只看报纸,只做马车。

今天的“当时条件限制”是什么呢?

1、 中国人口识字率99%。

2、 村村通公路。

3、 2010年,中国电视超过3.5亿台,综合每户覆盖率97.62%。

4、 2012年3月21日 – 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

5、 ForresterResearch周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其中17%来自中国 = 3.74亿。

6、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云时代。

7、 数字化身份证基本覆盖全部人口。

在这样的“当时条件限制”下,我们还要重复300年前美国人的做法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