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古文明的遗珠——中医(兼常见病中医理论普及) -- 正炁

共:💬812 🌺3097 🌵4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四、古代中医是怎么传承的?

古时候的中医是怎样学医的?

先看看几位大医学中医的经历和看法。

黄帝访问广成子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昬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扁鹊: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

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

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

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

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

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子曰,生而知之为上,学则亚之,广闻博学次之”

孙思邈《大医精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黄帝内经》关于学医也有一个散的概述。《上古天真论》篇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然后例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情况。同时《生气通天地论》篇,又提到:圣人抟精神,服天气,以通神明。

从历史人物和书籍我们可以明白,学医,不是靠知识的积累,而是靠“点化”,也就是所谓的“顿悟”,然后真传一句话或一张纸就搞定了。通过点化,让你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以及传授拥有更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探测能力的修炼法门(即现在所说的特异功能),然后才是习练,在本行业深钻。但是往往要传你真东西,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考验和磨练,把你的性情磨平了,达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为了保证中华文化的正统性,得通过数年或数十年的考验你的性情德行,非人勿传。

我们来看繁体的“學”字,上面是的爻是经天纬地的学问,两边是手,也可以称为打开的囱门,也就是把宇宙大道的学问,朝你脑袋里灌,然后孕化成自己的东西“子”,这就是学。原来学是这么简单的,不是要头悬梁,椎刺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这个可能大家理解来有点难,觉得玄。如果按照信息理论来理解就行了,或者相当于刻光盘……或者拷贝,电脑这么弱智的都有这个功能,难到人这么高级的就没有?

但是要学之前,你要所达到的境界、能力、智慧、德行、修为必须符合要求才行。不然,再努力再求也是枉然,空梦一场。那怎样提高自己呢?

一是要有为天下人的心,如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主席的“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二是要不断的学习,这个学习是学做人、磨自己的性情。一般磨性,一是做事来磨,一个通过修炼调平和自己的身心。所以现在明白打坐、练功什么的,如果你追求特异功能或者什么能力的,就错了,方向就偏了,不可能得到真传。其目的是通过静坐打通经脉,让身体平衡,身心平衡之后,心态自然平和。真正的目的是这个,当然还有让你变得更敏锐能内视五脏经络,和入定打破时空,达到他维空间的目的。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古之大医学医的方法不外乎:法阴阳,和术数,类万物之情;抟精神,服天气,通神明之德。

法阴阳是看待事物的方法论;和术数是解决问题的数学、几何模型应用;类万物情就是格物致知,相当于现在的分科之学;抟精神就是修身养性,寡欲清心,服天气就是站桩打坐导引;通神明德,就是接收祖先传承的文明信息。

下面几帖将简述阴阳、术数、通神明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