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 -- 方天化几

共:💬41 🌺6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明白!我给烤过来了

是!毛主席是佛一样的姿态和手段,我语言贫乏只好用佛字啦

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其他人公报私仇借机会整人,毛主席有很多原则,比如说“大部不抓,一个不杀”,目的是“惩前避后,治病救人”。

由此必然想到文革,文革的目的就不只是搞运动教育人了,因为革命,还是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只要是跟文化有关的就必然触及而不可能幸免。

中国文化需要整顿,因为中国文明是以亚洲中国这块土地为“天下”概念的,不仅碰到西方基督教文明有困难,而且“天下”概念也已经是地球了。

可以说毛主席的文革把本来是以亚洲中国这块土地为“天下”的“局部”的中国文明整顿成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全球性文明,这是必须做的,因为中国文明的对手是西方文明,而西方基督教文明打遍天下无敌手显然是全球性文明,甚至从地理面积和人口来说,伊斯兰文明都是全球性的文明。

现在看中国和印度,具体的区别是印度缺一个大跃进,抽象的区别是印度缺一个文革。

如果没有文革,毛主席去世就会人亡政熄,中国就回跟印度差不多,至少也会跟民国差不多,简单的说,文革把定义左右的原点往左狠狠的移了一下,可以说是矫往过正,即便是经过邓小平拨乱反正,相当于把定义左右的原点往右狠狠的移了一下,结果是中国文明的定义左右的原点还是比以往偏左了,可是即便是如此,民国范儿似乎也还是有那么一点市场滴。

其实中国历史几千年都是强调英雄史观,就算建国后强调人民史观过多,就算那是老一代领导人的高风亮节,那也还是不能跟几千年的传统比,我以为中国人民自己还是非常清醒的,比如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等等,甚至过分清醒,或者说中国人民很自卑,特别是中国人民在知识分子面前很自卑,劳动人民总是假设自己不够聪明,而且往往是以考试为标准,所以文革后的所谓“拨乱反正”那么容易,知识分子说回来也就回来了,把文革时期上来的“造反派”(应该也算是人民的代表吧,反正不是知识分子的代表)赶下台很容易,甚至比平定64还容易,反正没有动武。

我前几天写过一个回复:

其实中国社会曾经是一个没有种姓制度的有种姓制度的社会

上等人基本上不把下等人当人。

也可以说中国社会曾经是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制度的有种族歧视制度的社会,财产金钱划分就不用说了,因为这个太明显而且似乎不高雅,所以欺骗性不够强,还因为财产金钱带来的特权是明摆着的,也就不能再用财产金钱在道德或价值观上划分人的等级了。

因此需要有合情合理的还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用知识划分人的等级了,所以,什么读书人的概念就出现了,似乎读书也成了一种职业了,可以用读书来定义人,就好象治病的叫医生和做木头家具的叫木匠等等,特别是读书人还含有或高尚或聪明或道德或正义或讲理等等优良品质,甚至兼而有之。

更有甚者,而且读书人还有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因此有自然的被同情,从来没人说知识分子仗势欺人、狐假虎威还为虎作伥。

当然啦,读书人发展到后来就是知识分子了,可惜的是,今天知识普及了,知识分子遍地都是,甚至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要高人一等就只好发明“公知”概念了。

由于中国文明无神,因此也就没有人代表神来教训老中,所以也需要一些人来充当这样的角色,作道德的代言人和判断善恶的法官,好比西方社会的神父,他们教训基督徒是非曲直等等。

补充一个城里人和农村人,让城里人上山下乡简直就是对城里人的种族歧视。

通宝推:说几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