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 -- 方天化几

共:💬41 🌺6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

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

或者说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

前几天回衣笠山麓网友了一个回复:不然!如果真是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应该是人民创造历史

现在整理一下写个帖子,说说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

首先,自然界的一切都为人所用,不仅包括各种分子,还包括各种原子,甚至包括基本粒子,不仅地球上的,还有宇宙空间的,当然也包括各种动物和植物,非物质的或者说抽象的如各种自然规律等等,包括人自己也为人所用,人还有创造性,一切人造的东西,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都是为人所用的工具,其中也包括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

其次,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的,也就是说不是这个正确和另一个错误的,人民和英雄都对历史有着各自的相应的贡献,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史观作为正确的史观的话,那就当然是只能选择人民史观了,因为英雄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嘛。

但是,由于英雄史观也是确实是存在着的,这里,我就从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作为被人所用的工具角度,也就是说说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在为人所用的时候的客观效果。

姑且叫马克思主义吧,其实老中的《易》的思维更好一点,就是辩证的看问题,变化的看问题,不绝对化,看历史也是一样,对于历史的结论也是一样,都不是绝对的。

如果真是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的话,应该是人民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主要责任只能永远都是人民的,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独裁国家,不能因为是好事就是人民创造历史,就是没英雄的事了,出了坏事了人民就不创造历史了,而是英雄创造历史了,好事就是人民创造历史,坏事就是英雄创造历史。

所以,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或者说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说的都是人民和英雄的关系,在人民和英雄之间,是强调人民的作用,还是强调英雄的作用。

英雄这个概念往往跟战争有关,差不多也是生命犹关,和平时期人民和英雄的关系不太明显,战争时期人民和英雄的关系明显一些。

显然的,战争中,人民史观强调人民的作用,也就是强调士兵的作用,英雄史观强调军官的作用,比如说历史上的的战争差不多都是只记载将领的英雄史观的历史。

但是,客观的看,由于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说的是人民和英雄的关系,强调一个也就必然忽略另一个,所以,战争中,军队中,用人民史观还是用英雄史观指导军队也是对战争的结果有影响的,比如说《孙子兵法》讲的“上下同欲者胜”。

顺便说一句,岳飞的军队恐怕就没有“上下同欲”,都别说士兵了,中级军官恐怕都没人关心“靖康耻,犹未雪”。

关于这一点,我跟连续杀人网友有一个讨论,请看连续杀人网友的《您这例子举得……》和我回他的《您这例子举得……

毛主席玩的“人民战争”就是“上下同欲”的最高境界了,从统帅到老百姓都是一条心,比如说淮海战役陈毅说那句有名的老百姓推出来的话,很明显,这里,对自己,毛主席用的是人民史观。

相比之下,常揩身用的就是英雄史观了,最明显的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军的奖章都是发给军官的。

由于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说的是人民和英雄的关系,强调一个也就必然忽略另一个,在战争时期,为了分化敌人,对敌人自然要用英雄史观。

因为毕竟打仗时死的还是老百姓和士兵,因为军官和士兵的自然不平等,用英雄史观可以鼓励老百姓和士兵的不满,激化敌人内部矛盾,相对英雄史观,人民史观有利于内部团结,对自己应该用人民史观,官兵平等,自然不是绝对平等,只是相对平等,解放军最明显,英雄称号差不多都给士兵。

当然啦,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用人民史观也有用人民史观的问题,比如说也可能引起军官的不满,因为军官往往是有比较强的个人荣誉感和个人重要性需要满足的,这也就是人类军队里的军官都有特殊待遇和穿带特殊标志的原因之一。

必须承认,这一点在毛主席世代的解放军里体现的比较少,也就是说那时的解放军对军官的个人荣誉感和个人重要性的满足有所压制,当然了,解放军的军官就不得不有高一点的追求和理想了。

因此,和平时用什么史观是一个风向标,和平时用人民史观就是在追求内部团结,其实比较有利于打仗,文革时美军待在越南不动就是这个道理,文革就是用人民,不管多么乱,都是用人民,把当官的拉下来。

当然啦,有利于打仗就不利于致富,都要打仗了还致什么富呢,相比之下和平时用英雄史观就不是在追求内部团结了,因此不利于打仗而有利于致富,比如说文革后到现在的中国。

相对应的,有利于致富就不利于打仗,但是,致富了以后可以用钱发展武器,武器好了当然有利于打仗,希望自然就是有利于致富对打仗的不利可以由武器的发展来弥补,甚至更多。

自然而然,相对的,对敌人就应该恰恰相反,和平时对敌人用人民史观,因为要人民齐心打仗比较难,而要军官齐心打仗比较容易,反过来,战争时对敌人用英雄史观,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少数人,分化敌人的人民与他们的英雄的关系。

简单的说,《易》的思维是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的,正确与错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正确与错误可以相互转化,阴和阳也不是绝对的,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说的都是阴阳相互转化。

唯物就是客观,对立统一就是阴阳,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说的都是量变到质变,阴阳就是矛盾,《矛盾论》其实就是“二卦论”,虽然比“八卦”简单,应该也就够用了。

再简单的说,你的思维是《易》的思维,用时髦的话说是思想是辩证唯物的思维,你在行动上就需要用形而上学和唯心论来弥补,比如说共产党是唯物主义却更强调信仰和精神的力量人定胜天,资产阶级是唯心主义却更强调武器的力量唯武器论。

再再简单的说,缺什么就补什么,否则就活不下去,阴和阳都不能缺,思想上阴了,就要由行动上的阳来补,反过来,思想上阳了,就要由行动上的阴来补。

到此为止我只是说了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敌我相对性,最后说一下人民史观和英雄史观还有人民和英雄的相对性,从人民的角度应该强调英雄的作用,从英雄的角度应该强调人民的作用,也就是说人民应该用英雄史观而英雄应该用人民史观。

最后简单的说,就是人民和英雄相互追求互补和谐,就象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还有“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这里也可以把“天”理解为英雄和领袖,而“人”理解为人民,因为英雄和领袖的责任是替天行道,而人民他们的拥戴英雄和领袖。

当然啦,做文章做学问纸上谈兵可以玩绝对化,因为做文章做学问的输赢不是生死问题。

通宝推:说几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