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共:💬1615 🌺32110 🌵1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有一定的必要矫正一下这种社会思想

是有一定的必要矫正一下这种社会思想。说的难听点,这是“封建余毒”的一类。明清以降,老祖宗们这么搞,在阉割全民对于发展科技方面的效果极佳。

对各类学习钻研划分三六九等,狭隘的突出一类学习,贬低其他类的学习钻研,俺倒是不知道这种思路是何时、由谁,或者由哪些人发明,并且成功成为社会主流思维的。但是这种思维和其他传统一样,生命力极强,近代的那么多风风雨雨,那么多思潮冲击,并没有撼动它在中国的统治地位,牛逼的厉害。由此就形成了中国全民极其爱好学习钻研,极其勤奋,同时又极凶狠的自我贬低不爱学习不爱读书的怪现象,有趣的紧。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老祖宗们的确牛逼啊,在民族思想建设方面不是一般的厉害,搞出来的东西的生命力不是一般的顽强。古代连全民教育体系都没有,但却能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深处,生生不息……

应该说,这个“学习”定义的问题主要是把“书”的范围限制到特定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才叫“读书”学习,而且所有人都高度推崇;这个范围外,大家潜意识里自觉不自觉的就认为不叫“读书”学习了,而是“不务正业”了,贬义了。

以下部分歪个楼,扯远一点……

实际上,随着社会发展的持续,中国的技术工人,中国的基层工程师们,天天做思考,做笔记,做改进,作发展,并且在比如IEEE中国版本对应物上,在中国的工程师协会的刊物上、论坛上(PARTY上,MEETING上,聚会上,烧烤大排档上),发表看法、想法,相互交流,发表Transaction, Journal, Letter;发表正式的不正式的,发表比较讲究的和比较随便的东西,都是值得鼓励的好事情,好趋势,都是伟大的前进。

希望早日看到这些下里巴人能够方便的获取学术资源和学习资料,方便的参与相关学术研讨活动(在不那么正式的论坛上发帖的方式进行不那么正式的扯就行)。这些一线人员不停的琢磨,因为其基数的庞大,对科技,尤其是大规模应用的科学技术的促进能量,比象牙塔里的要恐怖的多。当然,基础性研究另当别论。

在这些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中国现在拥有了世界最大的工业人口,但这些工业人口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说实话,现在也许就有许多技术工人和一线工程师正在做一些发明创造改进,但是目前的学术界、工业界的体制,相关方面的建设,使得这些发明创造难以累计,难以推广。一线人员也许许多人分别独立的发明改进,然后自己做了笔记什么的,却没有交流推广,要靠领导去发现去认可,而一线人员自行的交流和推广却渠道不畅。这就形成一种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断地某人发明了,然后某人不干了,就没了,然后后面的人有发明发现了,然后又自生自灭了。

广泛的搞一些这样一类论坛,鼓励一线的爱琢磨事的人员去上面交流,论坛配备一些理论研习层次较高的人员,对这些一线人员想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提高理论认识,这些理论层次高的人员可以提供指导;而一线人员对自己看到的丰富实践现象、发明创造改进,可以相互交流,这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广行业发展成果,大有裨益。积跬步可以行千里。

总的来说,提升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我们在基本的东西上做的还很不够,“改造思想,思想改造”之类的空头口号提的则太多,类似上述的实打实的作为太欠缺。而这种事情,典型“读书人”啊,哈哈哈,挺有点讽刺意味的。

通宝推:我们的田野,桥上,金陵明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