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 -- 龙眼

共:💬4 🌺15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一点老外对科举的看法

原文

里面大段提到了科举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

这个体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按照能力选拔的文官替代了地方贵族,这些文官是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出来的,其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本质上,中国比欧洲早1000年消灭了世袭封建贵族及相应的社会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皇帝及宗室之外所有人在法律上都平等的体制。

竞争性考试带来的社会影响非常巨大,他决定了谁能进入中国的统治精英阶层;而在近代以前的欧洲,这完全是由血统来决定的。不同的体制给各国的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法国和德国的贵族会将他们的血缘追溯到查理曼或巴巴罗萨时期的祖先,并记录其后他们家族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兴衰;而在中国,成功的家族则是炫耀他们祖先连续几代高中进士、以及相应获得的政府官职。尽管欧洲有不少讲述充满英雄气概的平民如何通过他们为国王的效劳而进入贵族行列的浪漫童话,但在法国大革命以前,这些故事也只是童话而已。但在中国,即使是最显赫的世家也是由普通农民发迹的。

中国不仅是第一个利用竞争性考试选拔人才的民族国家,而且,世界其他地方的竞争性考试,恐怕也都是起源于中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18、19世纪的文官制度是模仿中国建立的,已经是学术界共识了;而最新的历史研究则显示,欧洲大学的入学考试及毕业考试制度(比如,最早的欧洲大学考试,剑桥大学数学学位考试)也是如此。笔试,就和筷子一样,是最纯粹的中国发明。

对明清时期的进士家庭出身记录的分析,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向上流动性可以秒杀任何西方社会,不管是前现代的西方社会还是现代西方社会。超过30%的中举者来自平民家庭-----平民家庭是指三代以内没有人担任过官员的家庭。在更早的宋朝,这个比例一度达到过84%。自剑桥大学建校以来,几百年间,其录取新生中的相应比例从来都是远低于这个数字的;美国的长青藤联盟高校的情况恐怕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向下的阶层流动性也是非常强的,即使对于最显赫的家族也是如此。明清600年间,每一代的统治精英家族中,只有6%来自上一代的统治精英。

现代西方社会的基础原则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儒家的传统中国社会则是完全相反,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差异的。但在现实中,后者似乎能更好地实践前者的意识形态目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