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一 -- 俺老孫

共:💬85 🌺3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七

感想:司马光好象很欣赏那种不爱当官的人,他写了好几个这样的人,有个叫崔寔的人,人家推荐他当官,他不当,写了一篇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文章做为回报,讲的真好,真有道理。还有个叫郭泰的人,也不肯当官,喜欢教育小孩子,有个小孩拜他为老师,他故意对那小孩很态度恶劣,连续三次那小孩都不生气,他就喜欢并善待那小孩。还有一个叫袁洪的人,家族里好多当大官的,他偏不肯当官,还说这世道要天下大乱,最好躲到深山里去,可担心老母亲不能随行,就在家里住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子里,不出门,饭食都从一个小窗口送进去,老母亲来看他也只在窗口看一眼,母亲一走他就把窗户关上,这样一住就是十八年。

评论:用现在网络流行语这叫“夹带私货”。这部《资治通鉴》开宗明义讲的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像这种不肯当官的甚至极端到连人都不好好做的事迹,本不应该出现在《资治通鉴》里,它与主题完全不相干甚至是相悖的。主要就是司马光是在政治上失意才去编写《资治通鉴》的,他本人又是个典型的腐儒,儒家的老祖宗孔子虽然主张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腐儒往往都把修身看得最重,认为道德是修齐治平的根本,只要自身的品行高洁,成为道德的楷模,自然就能做到修齐治平,而且还标榜蔑视权利,把高蹈自隐奉为道德的最高标准,认为真正的道德典范应该是蔑视权利不求闻达的隐士。所以司马光才会把许多这类不肯当官的隐士们的事迹夹带进《资治通鉴》里,而这些事迹最合适的载体其实是《世说新语》这种志异类的书籍中。话说回来,当时的汉朝是汉桓帝时期,国家政治虽然已经开始崩坏,宦官、外戚、女主三大祸患轮流坐庄,但距离亡国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距离献帝时的天下大乱还隔着灵帝一代,桓帝虽然昏庸,尚能剪除梁冀这等掌权的外戚重臣,说明国事还没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至少若说当时的人郭泰、袁洪就能看出汉朝会在一代人里灭亡,那除非他是开天眼了!那个郭泰对那小孩子的三次耍态度,分明是的山寨杞桥三进履里的黄石公!那个袁洪更是个废物,在一间屋子里自闭十八年,现在的宅男见了他都要自叹不如,这样活着与死了有何分别?除了能造粪外于国于家有什么用?这种人的事迹也能编进《资治通鉴》里去,可见司马光的思想的扭曲,一面为治乱兴衰做传,另一面又极力表现腐儒的清高道德。只有那个崔寔,算比较好的,他虽然不肯当官,但还是写了篇针对政治的文章上交,算有点用处。你通过白话文看他的文章内容写的好,却失去了从文言文欣赏这篇文章的形式美的乐趣,这篇文章是用骈体文写成的,汉朝时期骈体文开始大行其道,张衡、杨雄、司马相如等人都写很好的骈体文,文辞华美,对仗工整。崔寔这篇不同之处是这不但是篇严谨的骈体文,而且还是篇政论文,比起那些写景、抒情、叙事的骈体文更加难得。自从唐朝中期以后韩愈等人反对骈体文,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写人人都能写,人人都能懂的古体散文以后,骈体文一度失势,好的骈体文就比较少见了,到明清开科举以后八股文和官方奏折文又都大量采用骈体文,又有一个小的复兴,到五四推广白话文,骈体文就更只见于古籍中了。

附:崔寔《政论》:“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敝而不悟,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怢不自睹。或荒耽耆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以;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馀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且济时拯世之术,在于补衤定决坏,枝拄邪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不强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俗人拘文牵占,不达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见,乌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故言事者虽合圣德,辄见掎夺。何者?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虑始,苟云率由旧章而已。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摈弃,虽稷、契复存,犹将困焉。斯贤智之论所以常愤郁而不伸者也。

  “凡为天下者,自非上德,严之则治,宽之则乱。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逄计见效,优于孝文。及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政道得失,于斯可鉴。昔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敝之理也。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复治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续骨之膏。盖为国之法,有似治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治疾也;以刑罚治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自数世以来,政多恩贷,驭委其辔。马骀其衔,四牡横奔,皇路险倾,方将拑勒鞬辀以救之,岂暇鸣和銮,请节奏哉!昔文帝虽除肉刑,当斩右趾者弃市,笞者往往至死。是文帝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