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老山作战中,我军装备质量问题 -- AK545

共:💬57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问题是某些本能做的更好的地方却没人去做。

转自 燃烧的血 原贴中的回复

下面引用由119T2P在 2005/04/21 11:09pm 发表的内容:

plr朋友:

个人认为,军人的武器及其它装备都是用于作战,并从实战的要求为出发点。

二炮连老兵(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我是8T3P):

完全赞同你的说法。

“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武器上老山的”,让我震惊。一师上战场前,把很多旧装备拨给乙种师,然后从军区战备仓库领全套新装备。比较新的56式,带刺锥,冲压机匣(轻好多),复进簧是3根钢索绞合的(可是我才打一发就卡壳,这质量啊。之前我还碰到过一次单打连,用的是旧枪)。即使昆明军区不能解决,14军也应该内部调剂一下啊!至少,应该让军械员把刺锥全拆了。除了伊光中,还没听说谁用上刺刀的。

你说的问题,很多参战人员都有反映。有一些其实不是武器的错。

先说连发精度。56式使用的是弯枪托,好处是据枪时头部暴露面积小,在防御时尤为明显,缺点是抵肩位置不在枪机后坐的延长线上,这是造成枪口上跳的主因。50年代苏联的AKM就改用直枪托,现代突击步枪(自动步枪)都是直枪托,我国自81式始也都是。

发热的问题,其实应属正常。世界各国自动步枪大同小异,目前只有一个不能算办法的办法:加厚管壁,,增加热容量。对比81,95及国外的一些枪族,可以看到,轻机枪型的发射机构与自动步枪型完全一样,但是枪管加厚加长,战斗射速明显提高。

老山战斗暴露的问题主要是枪管膨胀,造成精度大降,提前报废。原因是作战条件恶劣,泥沙进入枪口。缺少一种既能有效防护又不影响作战使用的防护帽。一直到轮战结束也没有听说解决办法。美军的办法是用保险套,效果良好,从二战太平洋战场用到海湾。唉,我们怎么没想到。情报部门,战史部门,科研部门,谁之过?

在装备上,当时我军装备单一而落后。没有装备枪榴弹,更没有枪挂榴弹,没有掷弹筒。40火,82无只有破甲弹,没有钢珠弹,云爆弹。(现在虽然有了,但是人家也在进步,差距还是不容忽视)。其实对付越军的袭扰,或者密集冲锋,战斗霰弹枪是非常合适的。装备的落后造成对56式的依赖。

还有一个训练问题。在法卡山防御作战时,指挥员一再提醒战士使用单发射击,也就是说打一枪就隐蔽。这是献血换来的教训。一方面是因为越军火力反应准确快速,另一方面,暴露出56式连发精度差,夜间枪口焰大易暴露的缺点。可是这些经验并没有传到即将参战的的部队。上战场前,并没有对战士进行充分的心理训练和射击训练,尽顾爬山头。上战场后,紧张得打出去的全是长点射。

在装备上,当时我军装备单一而落后。没有装备枪榴弹,更没有枪挂榴弹,没有掷弹筒。40火,82无只有破甲弹,没有钢珠弹,云爆弹。(现在虽然有了,但是人家也在进步,差距还是不容忽视)。其实对付越军的袭扰,或者密集冲锋,战斗霰弹枪是非常合适的。装备的落后造成对56式的依赖。

有些人认为当时国家的财力有限,所以不能苛求装备部门。但是我认为有很多东西,其实不花很多钱,关键是主管机关不重视,无作为。比如,以色列就为“乌兹”冲锋枪弹匣研制了一个小夹具,这样可以把两个弹匣连为一体,实现快速更换。我们的战士呢,只有背包带。

说到武器的设计,某总师答记者问说的话很说明问题。当记者问及方案论证时有无到部队做调研时,回答是根本就没这个安排。晕。我军现装备及在研的装备,有几个在制定技战术指标是到部队进行大规模调研,听取有参战经验人员的意见,有几个在大规模生产前经过部队训练,演习的测试?为什么列装后,还有很多近乎小儿科的毛病?88狙列装后,有反映两脚架断裂,回答是狙击步枪不是轻机枪,应该小心轻放。指标的制定,设计方案的选定,没有充分从实战角度出发。

下面引用由南榔日尧在 2005/04/21 04:29pm 发表的内容:

因装备问题的代价是惨痛的,但作为作战的部队也是最没办法的.

这是句大实话,也是一句让人心揪的话。我不知该如何写下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