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江山解码-以谋士的视角看历史 -- 秦纵轩

共:💬35 🌺2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5. 圣殿皇冠,君士坦丁堡

克里米亚半岛高枕无忧,俄罗斯坐稳了黑海北岸;兼并了格鲁吉亚,黑海东岸也挂上了双头鹰的国徽;拥有了比萨拉比亚,黑海西岸也近在眼前了。对于沙皇而言,这是黑海地区最诱人的海岸线,即便克里米亚半岛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这段海岸线之所以在沙皇眼中有着如此无可比拟的价值,因为对沙皇而言它是通往圣殿的康庄大道。在这大道尽头的圣殿,便是进入地中海的门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合称黑海海峡)。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的岬角的顶端,则是圣殿的皇冠,罗马帝国的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24年在控扼欧亚大陆水陆交通的黄金通道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处建立了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君士坦丁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继续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存在,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岁月,直到1453年。

1453年,奥斯曼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在围城53天之后之后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国祚绵延的千年帝国东罗马灭亡,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西南北三面临海,易守难攻,同时坐拥多山的黑海海峡中最平坦易趋的陆桥和最狭窄难行的水道,是极佳的靠泊港湾、天生的帝王形胜之地欧亚战略中枢。如果沙皇得到了君士坦丁堡,便如同得到了黑海海峡的大门钥匙,对敌可随时封锁黑海,对己能自由出入地中海。届时俄罗斯在黑海和地中海的海洋战略便能完全盘活,真正确立其欧洲的海洋大国的地位。

君士坦丁堡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它的魅力远不止这一点。一旦获得了这一欧亚大陆的黄金通道,俄罗斯可以逐渐控制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跨地区贸易,甚至整个东地中海地区的贸易,用这些买路钱来帮助沙皇充实其国库。

不过军事和经济只是现实的利益,君士坦丁堡最大的价值源于它伟大的历史。君士坦丁堡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千年来这里都是东正教的中心圣地,东正教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驻地。

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成为了东正教范围内最强大的国家。而当新兴的奥斯曼帝国风卷残云般将巴尔干和高加索诸国一个个地纳入疆域后,俄罗斯更是东正教硕果仅存的独立国家了。

如果俄罗斯能够夺取君士坦丁堡,赶走土耳其异教徒,光复东正教的圣地,甚至仅仅一次为号召发动解放君士坦丁堡的行动,便能利用宗教令箭尊王攘夷,许诺以政治独立,号令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诸国与之共同对抗土耳其人,进而在巴尔干半岛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影响力,控制东地中海地区。

不过即使是如此令人神往的前景,依旧无法穷尽君士坦丁堡在沙皇心中的分量。君士坦丁堡对俄罗斯统治者最大的魅力正藏在沙皇的名号和法统中。

沙皇(俄语:царь 英语:Czar)的称号来自拉丁语恺撒(Caesar)的转音,意即罗马皇帝。地处欧洲最荒凉的东北角的后起之秀俄罗斯为何会和位于欧洲南部的古老罗马帝国的法统产生联系的呢?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克,东罗马千年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侄女索菲娅·帕列奥洛格与其他几位皇室成员逃亡到罗马。这位东罗马公主是罗马政治家眼中一个扼阻奥斯曼土耳其人势力西扩至亚平宁半岛的绝佳政治筹码。

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是独立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惟一一位东正教君主,同时是奥斯曼帝国后方唯一具有强大牵制力,符合远交近攻合作的战略盟友。所以无论从宗教还是军事角度出发,莫斯科公国都是东罗马公主最佳的联姻对象。

另一边,远离欧洲主流文化圈的莫斯科公国也千方百计想跻身欧洲豪强俱乐部,能与东罗马皇室结姻对于莫斯科大公而言大有一步登天,少奋斗百年的意味。毫无疑问,伊凡三世对这场政治婚姻自是趋之如骛。

不过俄罗斯和东罗马帝国之间其实有着更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987年,在俄罗斯历史的雏形期-基辅罗斯公国时代,当时的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协助东罗马帝国皇帝镇压了小亚细亚的叛乱。作为政治回报,尊贵至极东罗马公主安娜嫁给了弗拉基米尔一世,同时东罗马帝国还受邀派出了东正教神甫前去给基辅罗斯公国的民众做洗礼。988年,基辅罗斯正式皈依东正教,将之奉为国教,俄罗斯人从此融入到了基督教世界中。

除了宗教以外,俄罗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斯拉夫国家的文字,也来自于东罗马帝国。不同于欧洲普遍使用的拉丁字母,大多数斯拉夫人所用的字母被称为西里尔字母,由东罗马传教士,希腊人西里尔的创制。

俄罗斯的东罗马化是自上而下,有了东罗马的血统和基因,加上宗教和文字两种文化的核心载体,俄罗斯在艺术、建筑、文学等各方面都带上了东罗马的烙印。

这一层深厚的历史渊源将索菲娅公主带到了五百年后的莫斯科公国,由此也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一起带到了俄罗斯大地。

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内,东罗马帝国都横跨欧亚两大洲版图,在它的统治下生活着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斯拉夫人、突厥人等民族。东罗马的国徽正好映和了帝国欧亚双头鹰的形象,用羽翼和利爪屏护和控制着其臣民。

双头鹰国徽将东罗马跨越洲际和民族的帝国基因注入到了莫斯科公国的灵魂中。伊凡三世在索菲娅的辅佐下开疆拓土,于1480年终结了蒙古鞑靼人对俄罗斯各邦国的宗主权,兼并了俄罗斯大地上很多各自为政的诸侯国,形成了一个以莫斯科维中心的疆域辽阔多民族的国家,为近现代俄罗斯奠定了民族和国家基础。

开创俄罗斯历史新纪元的伊凡三世自称“全罗斯大公”,成为俄罗斯大地最有权力的人,这权力不仅仅来源于伊凡三世强大的军事实力,还由于伊凡四世身后东罗马的神圣光环。

东罗马帝国的皇位继承制度不限于传统所熟悉的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皇帝的养子、外甥/孙、女婿、继子等近亲皆有皇位继承权。当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十一世身死国灭后,作为驸马爷的伊凡三世当仁不让地有权继承东罗马帝国的法统。

东罗马帝国的法统源于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传承于凯撒和奥古斯都。就这样。俄罗斯皇帝在法统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因此俄罗斯继第一罗马(罗马帝国)、第二罗马(东罗马帝国)后自称为第三罗马。1547年,伊凡三世和索菲娅的孙子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俄罗斯皇帝正式以东罗马继承人的身份自居。

沙皇(恺撒)这个称谓还是很有趣的。耶稣说过: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在罗马四帝共治之前,恺撒和奥古斯都两个称号指的都是皇帝,而在四帝共治时期两者开始区分,奥古斯都是正皇帝,恺撒是共治皇帝(副皇帝)。沙皇自称恺撒,而不是奥古斯都,显然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尽管有着根正苗红的东罗马帝国血统,但却毕竟不是真正的东罗马帝国皇帝。

但是如果沙皇能够光复君士坦丁堡,从名义上为东罗马帝国复国,那么沙皇俄国将真正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西方世界无可争议的天下共主,沙皇也将从欧洲眼中的非主流贵族一跃成为全欧洲最正统的皇室,到时候沙皇将会是天下最有权力的人。

难怪彼得大帝在遗嘱中强调:无论谁人即位,都当尽可能逼近君士坦丁堡和印度,谁拥有了这两地,谁就是世界的主宰。

沙皇在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成为了欧洲盟主的之后,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向圣城发起冲击了。

梦想近在咫尺,可现实却很远在天边。君士坦丁堡距离俄罗斯核心区过于遥远,加之多瑙河和巴尔干山脉的阻隔,俄罗斯要从本已是边陲之地的比萨拉比亚顺着黑海西海岸一直向南连接到黑海海峡北边的君士坦丁堡,须经营长达千里,深入多民族的巴尔干核心区的突出部,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这里毕竟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奥斯曼帝国定都位于欧洲基督教地区的君士坦丁堡,不仅是看中了其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更是出于一种深谋远虑的政治考量。

一个帝国要在其本民族核心区外开疆拓土并且长期统治与自己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其他民族,最高效的方法便是亲自驻节在新征服地区内最靠近本民族核心区的战略要地,并且往往是这些被征服国家的故都。

这样做能够让帝国将精锐力量配置到新征服地区,最高统治者在第一时间防范可能的叛乱,天子脚下,帝国的行政效率和廉洁度有着最强的监督,将叛乱的可能降到最低;并且这么做的结果是淡化被征服国的统治传统,即所谓压制其“王气”;往最坏里说,即便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被推翻,帝国统治者可以以最快速度退回到其本部。

这是很多帝国扩张过程中迁都的主要目的,典型的如俄罗斯帝国迁都圣彼得堡、蒙古帝国迁都大都(北京)、阿巴斯帝国迁都巴格达等。

日薄西山的奥斯曼帝国在其最后百年的历史中已经不复当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雄风,其统治的巴尔干、高加速、美索不达米亚、汉志、北非等民族地区,相继被他国吞并或独立,帝国实际控制的领土一步步地退缩到了小亚细亚半岛周边,不再称得起一个具有海外属地的帝国(Empire),而更符合一个民族国家(Nation)的标准。

困兽犹斗,越是在没落时刻,反抗往往越是强烈,此时要想占领君士坦丁堡,意味着俄罗斯要与土耳其展开一场全面战争。苏丹必然会倾尽全力反抗,为奥斯曼保留住最后的帝国余晖。

对圣城君士坦丁堡的争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1821年到1829年间,巴尔干半岛上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独立的希腊人点燃了希腊民族解放的战火。

为了防止民族独立运动的火焰染遍整个风雨飘摇的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对希腊实行了残酷的镇压。

希腊基督徒的独立抗争引起了整个欧洲的关注,拜伦如其所赞颂的英雄般地投入战争并牺牲,普希金为希腊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而讴歌,声援这个与俄罗斯文化历史渊源深厚的民族的英勇斗争。

他们的母国,英国和俄罗斯也以支持希腊的名义,伙同着法国一起卷入了这场战争,当然它们的目的无疑是希望各自能够在巴尔干和东地中海地区攫取更多的利益。

1827年在所有的外交谈判破裂后,俄英法三国组成的联合舰队开赴爱琴海,与土耳其舰队展开了纳瓦里诺海战。

面对当时欧洲武力最强大的三国,本就已后院起火的奥斯曼帝国在海上毫无胜算,几乎被全歼。

不过三国的表面的联合行动其实是各怀鬼胎的。俄国的目的是进一步蚕食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向君士坦丁堡迈进;法国旨在加强其在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影响;英国的算盘是维护其在东地中海的经济利益,并维持俄土两国在黑海地区的均势。

当战争出现了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一边倒之后,战略上偏离目标的英国退出了战争;法国则借着希腊独立战争趁机军事占领了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面对半残的土耳其,沙皇果断挑起了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1829),向着君士坦丁堡挺进。

从俄罗斯西南边陲的比萨拉比亚到君士坦丁堡,中间还相隔着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保加利亚三地以及多瑙河和巴尔干山脉两道天堑,但此时的土耳其却难以在这些缓冲区阻挡俄军犀利的攻势,开战不到一年时间,俄军前锋越过巴尔干山脉,进逼埃迪尔内(亚得里亚堡,又称哈德良堡)。

亚得里亚堡是源自罗马时代的历史名城,此地乃是控制爱琴海和黑海之间地峡的第一要塞,也是君士坦丁堡前最后一道防护线,如果亚得里亚堡失陷,俄军就将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了。

但是俄军翻山越岭,长途奔袭至亚得里亚堡,冲击力已经大打折扣。为了减轻正面战场的进攻难度,俄罗斯开辟了第二战场,由高加索地区进入小亚细亚半岛,沿着黑海海岸向东推进,从后方直接威胁土耳其内地,配合巴尔干战区俄军包抄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海军在纳瓦里诺海战中全军覆没后,俄罗斯海军可以在黑海畅行无阻地配合陆路战事的进程。俄军舰队在君士坦丁堡附近海域巡弋,封锁了黑海海峡,独家控制了整个黑海。

此时无论从陆地还是海洋的角度看,俄罗斯俨然要将整个黑海收归己有。不过俄罗斯赤裸裸的野心自然会令其他欧洲列强寝食难安,是时候必须阻止俄罗斯独霸黑海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成功占据了高加索和比萨拉比亚的俄罗斯仅凭一战想一口吃下整个黑海也是痴心妄想。虽然俄军主力最终收服了亚得里亚堡,但是强弩之末时不能穿鲁缟,要想继续拿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绝非易事。

英、法和普鲁士等国适时介入了战争,在它们的居中调停下,俄罗斯和土耳其于1829 年缔结了 《亚得里亚堡条约》。

该条约正式承认俄罗斯对欧洲血管-多瑙河河口及整个黑海东岸地区的所有权;黑海西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土耳其承认希腊独立,并向俄罗斯和任何第三国的商船开放黑海海峡。

这一条约正式确立了俄罗斯在整个黑海地区的战略主导权,虽然没有在领土上直接伸入地中海,黑海海峡的开放还是保证了俄罗斯在黑海的商业利益和经济利益,而希腊的独立和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自知”确立了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影响威信,使其有了进一步渗透巴尔干半岛的机会。

经过这一战,羸弱的奥斯曼火鸡已经完全匍匐在了庞大的俄罗斯北极熊的脚下,照此趋势下去,整合黑海沿岸甚至土耳其内地都将不可避免地被贪婪的俄罗斯蚕食殆尽。难怪时任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野心: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

但是让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到的是,在下一次的俄土战争中,最终死去的却是他自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