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汪兆铭的反思 -- 种植园土

共:💬25 🌺255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关于汪兆铭的反思

汪兆铭的私德在民国政治人物中应属凤毛麟角了。

辛亥之前,他策划亲手刺杀满清重臣,被捕,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他本被判斩立决,但肃亲王善耆法外施恩,改为终身监禁。辛亥革命后,汪名满天下,但他认为革命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谋取国家之幸福,遂立誓一不做督军,二不做议员,又劝二三知己好友,推翻了帝制应该好好学些建设本事,不如绝迹官场,一同游学欧洲。直到9年后的1920年,他才奉孙中山之召回国襄助。

汪对己约束甚严。他不爱财及色。汪对妻子陈璧君始终忠诚,一生从未有绯闻。

汪对部下也约束甚严,常以身作则,规劝部下。与蒋中正拿公器市私恩,对嫡系贪污腐化听之任之,汪精卫显然属于截然不同的风格。

这样一个英俊潇洒、口若悬河、拥有无暇履历、堪为道德楷模的标准型现代政客,如何堕落成了中国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汉奸?按道理讲,这个不怕死、不贪财、不好色的能员,是文天祥、陆秀夫的不二继承人才对呀。

许多人将汪主动投靠日本人解读为汪、蒋政争,汪失败的后果。这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未必是最主要原因。吴佩孚和蒋争得更凶,败得更惨,但他老人家也没有投靠日本人。

相反,我认为汪之所以投敌,不是因为他失败,而是因为败得不够惨。汪投敌之前,在国民政府仍拥有很高的权位和威望,他仍是一个拥有一定实力的利益集团的领袖。实际上,汪抵达越南河内之前,蒋一直在进行拉拢他的各种尝试,许以不次之位,直至所有的劝说失败,蒋才下令暗杀。而汪的投敌,一开始就是带着一批人投敌的。如果说,这批人代表着一个利益集团,那么汪是为了自己代表的这个利益集团投敌的。如果他的真的惨败到了吴佩孚那种树倒猢狲散的程度,谁也代表不了了,以他的性情,反而未必会投靠日本人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争早已发展到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的地步。个人的--私德、情感、价值观、工作习惯--其实都不重要了。

如果利益集团有内志,无外欲,那么即便若干成员,那怕是骨灰级核心成员,具有的民族主义情感,也只能服从这个利益集团的意志。当这个利益集团需要指鹿为马,就会走向指鹿为马;当利益集团需要全部成员拥有脑残的共同外部表征,成员们会立即降低自己的智商,呈现这一表征。一个人降智商,这叫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三个人降智商,这叫被忽悠;发动数以百万计的人集体自降智商,这叫波澜壮阔的阶级意志表达。

总之,私德、个人信念、价值观、工作习惯,一切”个人“的东西,在集团利益面前,就是渣渣。对于集团的后续发展,它不充分,不必要,甚至不重要。

通宝推:xiaobailong,自以为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