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教女经历使我深感汉语是一种落后的语言 -- 普罗丁

共:💬403 🌺1358 🌵1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古汉语本来就是单音节占压倒优势

另一方面实际上英文中也存在大量的单音节词,或者说英文单词的音节数比很多人印象中的要少,这是我在教我们家的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发现的。比如说,表示常见动物的词,鸡鸭鹅猪牛羊等等,在英文中也全部是单音节。我没查到英文总体上的单词平均音节数,但据说单词词长平均是5.1个字母,基本上也就是一两个音节的水准。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英文单词的音节数比较多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英语中有非常丰富的词尾而普通话中只有两个(方言中会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儿去);另外一个是英语中有复辅音,这就使英语音节在听觉上的信息量比汉语、特别是比普通话丰富,那么在转录为汉语的时候就会多出来很多音节,比如“马克思”、“高尔夫”在英语里都只是一个音节。你说的汉语辨识度低,问题可能就在这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汉语除了加入了声调之外,近代汉语还逐渐向双音节语过渡,分析下现在我们说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实际上有很多无用的音节,比如“榆树”,实际上“榆”就够了,加上“树”的作用应该就有便于辨识的目的。

但汉语音节的信息量较低与汉字是否有关,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的研究,我觉得应该是多因的,至少也可能与汉语使用者过于庞杂有关。音节信息量大固然有利于辨识,却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学过英语和日语的人应该有体会,因为日语的音节信息量比汉语还要小,很容易学,相反,法语的特殊发音比英文还要多,光是发音一关就很不好过),那么广泛使用就存在问题,最后就会形成一些妥协,丢弃一些复杂的发音,如汉语就放弃了去声和一些词尾,只在某些方言中还有保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