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笔:那些洋教授和他们的历史课 (更新中) -- 五藤高庆

共:💬260 🌺1764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也不能能是一个编造材料就覆盖的

首先洋人的形式主义是非常严重的,死盯着字眼儿。比如某某主义。看不见整篇。而且死性的厉害,你引用材料,比如引用某本书里面的某内容,就必须写明是那一页的,但是问题来了,人家写明一个论点可能不止一页,甚至不止一章。单盯着页数有什么用呢?

其次那个感谢日本侵略的论调是从呆丸进口的,呆丸的所谓学者,我个人意见,很大程度上不能叫学者应该叫翻译员。他们都只是拿来一篇洋人的文章,逐字逐句翻译,然后写个名一发表就完了。所以很多他们的文章读起来非常的机械,特别生涩。因为他们行文方法就是洋人的行文方法而已,不走样的翻译。所以他们写东西也非常像洋人,死盯着某些地方,非常死板。与此同时还造成一个恶果就是他们的材料因为行文是洋人式样的,所以他们的东西非常容易翻译成英文,因此他们的材料就多被洋人引用过去。我这堂课上关于老共的部分基本都基于呆丸炮制的宣传材料,一股子冷战臭味。简直不能卒读。

我不知道洋人有没有类似说法,我个人意见是没有,什么算才、学、识、德呢?如何定义呢?如果按照我个人的定义和经历来看,洋人应该都有,但是有些强有些弱。最差的是德,洋人的德无非是对得起薪水,高点的例如老左要对得起理想。很多时候要靠什么宪章什么宗教什么的吓唬才能维持个德。所以人家不在乎德,给钱就干的很多很多。稍微好一点的是才,他们很多时候都有自己的一种见解,但是问题是他们的见解很大程度也是受其他方面影响的,比如新闻,历史学者不能以新闻霉体的是非而为是非吧。当然有几个特例,例如老左。所以他们的才我觉得应该打个问号。学这方面较好,不管哪个教授,你进办公室里面都是一大堆书。有时候还有碟,他们不是买来装装样子的,真的看过。最好的是识,我们教授的识普遍非常厉害,都是跑一线的学者。例如光头靓男,他年年跑南斯拉夫收各种材料。T老大半年在这边半年在上海。大白万一下岗后完全可以去印度做导游。老造反派也能说一口带英语腔的俄语。这一点远强于中国人。下野狼研究印度,连天城体都不知道。那个姓茅厠的茅的是学物理不成,拿了两本三流的经济学书本,一下就成了“经济学权威”,吃香喝辣。葛混球除了泛着冷战臭气的各种呆丸宣传材料之外,几乎什么其他材料都没有。在识这一点上,中国人比洋人差的十万八千里,根本没得比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