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普通农民土地私有化观 -- 蒜末菱角藤

共:💬91 🌺332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土地私有化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如果就业机会不成问题的话,大可以先创造就业机会.

这就有问题了,首先是涉及人群,要知道两亿剩余劳力,所指的只是青壮年,这些人不是石头,多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所以实际涉及的人员在五亿左右.

第二个问题是周期,如果以十年为标准,那每年需要城市化的人口就相当于五千万,二十年的话就相当于两千五百万.

第三是对这些农民进城的期望

那就是,那些希望农民卖地的人,倒底是希望农民卖了地,在城里坐吃山空,还是发展新的经济产业.

要知道,一个人并不会因突然有几个钱,就拥有经营能力,大部分农民在城市,从事的是低端劳动,并没有高端劳动和经营的经验,作生意几个月亏十几万几十万,在没经验的人来说,概率要说小,你信么?

而仅就坐吃来说,如果每年几千万人定居城市的话,那么他们所带的现金,首先形成的不是需求的拉动,而是通涨.

这些通涨在形成实体拉动前,首先拉高的是城市生活成本,这个成本不仅是原城市居民的,而且包括这些新市民自己.

而且那些新的城市需求产品又要由谁生产哪?过去是农民工,这些人家在农村,老幼都靠地,自己的一部分生活最终保障也是由地保的,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只拿那么点钱也可以.但现在要请进城的主要就是他们这些人,和其家人,这就非常可能形通涨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新农民可能会大量破产,城市中的小市民也可能会连带的大量破产.

很多事不能想当然,比如所谓农民进城自然拉动内需,这应该作为一个,在多元情况下认真论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必然的定律来介定.

我们目前看到的,农民进城就拉动内需,基本是作为定义在用,而这个东西本身就值得分析.

农民进城预期周期是多长,估评年进城人数是多主,主要集中的地区,以及各级别城镇分布(是镇,县,地,还是大城市.),可能的现金携带量,现金对通涨的影响,以及通涨反过来对这些现金在城市的实际可消费能力影响.农民工就能力来说,特别是大量能力类同者集中投资造成的竞争,和与城市固有产业的竞争,可能造成的行业风险.原主要使用农民工的低端企业,在通涨和有志的新农民企业家冲击下的成本提高,以及可能发生的,循环通涨的风险评估.

这一切的问题,我们都没看到任何解释,所谓农民进城拉动内需,在这一大串问题得到解答前,只是个主观愿望,一种主观预期可能,而不是一个定论,一个定式.

这需要一大群的精算师,和一大堆属于不同派别和专业的,相关专家学者详细的论证,并最终得出相对可靠的,可用数字体现的报告.

而且如果要具体实施,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还要有各种应急的预案.

当然,也许已经进行过这种详细论证研究了,只是我们不知道,如果是这样,那最好早日把具体的成果给大家看,不要只是拿一个"定论"来说.

还有另一种可能,考虑到目前国家的步子不大,只是在试验阶段,所以这些论证,也可能正在进行,那么我们希望,相关的论证能尽可能细致,尽可能全面,为以后的路,提供尽可能可行的指导.

中国最终一定要城市化,这我一万个同意.

农民最终要进城,这我一万个同意.

户籍最终要统一,这我还是一万个同意.

但以在下浅见,十年之内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就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说,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这个过程要三五十年,而且政策法规的相应变化,要一点点来,因为每走一步,就算事先预算再精,也是可能出现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的,所以边摸边走是最好的.

目前下政府的改,就这个开头来看,也是个逐步小改的态势.不过期望一步到位,期望短期快速的声音也不少,其中颇多专家学者,既有红的发紫的主流经济学家,也有一干非经济类的,文科或人文类的,海外则几乎是一边倒的鼓励速成.不过后者好象从来没对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具体问题,提出过什么叫人信服的说明与评估.

到底小改渐进对,还是如这些专家学者和海外的速战速决对哪?

就我个人来看,还是紧慎点好.特别是在目前这个,整个世界格局都可能出现关键性变化的时期,谋定后动,多看少动,庙算多一些比较好.

孙子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邓小平

摸着石头过河

1958年

大跃进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1

  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很难过关,不过只要相关的农民工都能退回农村,倒是不至于出大事,但农产品价格上涨怕是躲不开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变数,目前国际上的主要资源产品物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炒家屯积推高的,现在全球金融体系出问题,这些资金必定大量回抽自救,这样原材料价格就会大降,这应该可以部分缓解一些问题.

  

  2

  对于美元除了多买东西,没太多办法,好在是全世界一起同比缩水,不过中国的美元毕竟太多,自己花一时不太好花完,目前周边不少国家也都存在问题,这倒是个机会,如果我们把美元借给一些周边,有实物资源保障的国家,借时以美元支付,但约定还款时以人民币结算,同时开通两国贸易时的人民币结算,那么就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内,把美元转化成人民币债务,应该可以减少一些损失,同时扩大人民币的国际支付能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