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新闻】上海一医院医患冲突10名医护人员被刺 6人伤重 -- 葡萄

共:💬396 🌺1599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单解释一下医生的诊疗过程。

去年国庆前,岳母生病,在当地三甲医院住院检查一个星期,花了差不多一万,就得到一个结论:建议到上级医院检查

这里,首先说明医生的诊断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一些相似诊断从而确定最终诊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可能由于医生的经验、知识水平等等的不同,需要的依据不完全相同,那么为了得出确定的诊断,会不断的进行各种诊疗试验作为诊断依据,包括各种化验室检查、放射性检查等等。即使是医疗水平高的医生,根据有限的诊断资料能确诊疾病,为了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往往还是需要进行一些诊断性的检查,这种检查根据不同的疾病要求不同。水平高的医生可以少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如果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需要的证据更多才能确诊,下级医院可能在经验上不够丰富,或者诊断水平有限,向上级医院求教或者转院都是合理的。但下级医院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转院呢?因为没有经过初步检查判断,他们没办法判断是否可以诊断以及是否可治疗,经过折腾是必然的。所以,如果建议河友,小病就算了,如果是大病,一定要找该疾病该领域的当地权威医院,否则折腾是免不了的。

此外,任何一种疾病都是动态变化的,变化多、情况复杂的疾病需要进行的检查次数就多,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心梗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感染患者的细菌学以及耐药情况等等。这些变化是指导医生用药的根据。否则,没有这些依据,医生随便用药才是医疗事故。其实,如果医生愿意就此对患者家属进行解释,相信很多家属还是愿意配合的,谁也不愿意不知道病情变化就乱用药。

因为医生一直说:“可能是肺癌,但不能确定,再检查,再观察。。。”

根据这个基本可以判断医生的思路,为什么一直不能和你们谈的原因。不知道令岳母的具体症状以及其他检查依据,纯属个人揣测。

首先根据《2011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以及2009NCCN的肺癌指南外链出处:肺癌的诊断依据是基本都是症状+体征+病理评估+CT等+实验室检查。其中每种检查手段目的和适用的范围不完全一样。

最简单的就是症状和体征,很多症状都是肺部疾病共有的,也就是特异性不高,不具有太大的诊断价值。或者疾病早期,没有太多症状出现。当然,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也有患者会表现出来,但毕竟比较少。

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有其他的鉴别方式,例如胸片和CT。可胸片、CT虽然是放射性的检查,但毕竟是隔着肚皮,再加上很多疾病在CT下,好像也差异不大。例如良性肿瘤、肺结核、甚至是肺炎,大约有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的形式出现。现在的CT技术更高了,

可以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大致区分其良、恶性,是目前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低剂量螺旋胸部CT可以有效地发现早期肺癌,而CT引导下经胸肺肿物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获取细胞学、组织学诊断的技术。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也是疾病确诊的金标准。但活检取材是个有创检查,一般不是高度怀疑的疾病不会一开始选用这种手段。

刚才也说了,医生的诊断是一个不断排除的过程。一个从最常见疾病到罕见疾病的过程,对于恶性肿瘤的确诊,医生都是比较谨慎的。

经过询问病史以及体检以及初步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是指抽血)、影像学检查(老百姓通常说的胸片)等等,一般首先会想到的是肺炎,尤其感染症状比较明显,还伴有血象高的。因为肺炎最常见的症状肺癌也会出现,如咳嗽、咳痰等等。一般会进行三天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有效,那么说明诊断基本正确。如果病情反复,说明原先的诊断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实验性的治疗来判断。

结核和肺癌很像。结核同样会有痰中带血的症状。有些结核的片子和肺癌一不小心也会出差错。有时候需要反复做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排除结核,为啥这样谨慎呢?这是因为如果一旦确诊肿瘤,只要有机会,一定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放疗、可以化疗,可以手术治疗,或者任何一种联合方式。那么如果病都没有确诊就贸然上放疗或者化疗,那就是患者的悲剧了。

还要考虑排除良性肿瘤。例如

肺错构瘤、支气管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炎性肌母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瘤、动静脉瘘和肺隔离症。
尤其在外行看来,在影像学上表现都是肺部的阴影,虽然此阴影与彼阴影完全不同。

希望这样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什么医生会说“再观察、再检查”了。

其实相信任何一个医生都希望能一眼看穿病人得的是什么疾病,用什么药最有效。但可惜到目前为止,生物世界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也由于生物的多样化,差异性,虽然造就了自然界的多彩多姿,但也增加了人们了解的难度。

当然有些问题也一定存在,例如甲医院的检查乙医院再重复进行的问题。虽然病情复杂需要不断的监测是一方面,但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医生自保的手段,也是卫生部门已经意识到的问题,至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就只有拭目以待了。

由于医学是相对专业的学科,医患信息不对称是肯定存在的。所以如果有一定的基础,碰到相应的疾病问题,建议河友先去看看相应的治疗指南,尤其是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各种指南,基本上,常见病、重要疾病都有各种各样的指南,但大同小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参照一种指南,足够判断相应疾病的诊断、治疗是否正确了。

关键词(Tags): #医疗(木头脑袋)通宝推:阔叶树,木木3,snate,特里托格内亚,韩信点兵,雨僧,Chaoshk,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