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新闻】上海一医院医患冲突10名医护人员被刺 6人伤重 -- 葡萄

共:💬396 🌺1599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用在医学领域非常合适。

首先道歉看文不仔细没看到“令岳母”,就此改过。

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看过病例的多少是医生经验积累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医生是越老越吃香就是这个理。一个刚毕业的医生,一个有着10年某个领域某种疾病诊治经验的医生,以及一个30年诊治经验的医生,差别就在于诊断治疗的准确程度以及准确率、速度等。但诊断治疗的思路都差不了太多。

另一方面,医学是一门不断进展的学科,以前认为可靠的,随着医学的发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了。例如心血管领域著名的CAST试验。 这个实验是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为期十年的大型临床研究,入选患者2000多例,研究的药物就是氟卡尼、恩卡尼和莫雷西嗪等曾经经典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试验(CAPT试验)中它们表现了良好的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和极佳的顺从性。但CAST试验却证实,这些药物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和死亡危险,治疗组(使用试验药物的病人)较未经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死亡率增高了2.8-7.7倍。从伦理学的角度,CAST试验被提前终止。而该实验也开启了全球医学界对经典认知和理论的重新评估,并警示医学界不仅要重视药物的近期疗效,也要考虑远期预后问题。

另外,医学又是分科分专业极其精细的领域。举个例子,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外链出处是国内呼吸领域的最高权威,里面有60、70位全国顶级的专家,他们分成了很多学组,包括COPD、哮喘、肺癌、肺血管病、感染、肺间质病、睡眠、呼吸生理等8个学组,每个学组的委员都是该分领域的顶尖学者,但如果你问他们其它呼吸领域的问题,他们都会很谦虚,会说其它真正研究该领域的专家更精通。

如果从这三点判断,所有的医生都是“学艺不精”, 我同意你的判断。比较麻烦的就是作为潜在患者的我们,必须要自己学会收集信息,判断选择相对学艺精的医生,减少诊断治疗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现在各种疾病的指南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但大同小异,都是总结了临床试验的经验,加以医生的判断。只要是与指南的精神不背离,那么这些诊疗手段都是合理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