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观电视剧《佐罗》有感 -- 镭射

共:💬22 🌺1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观电视剧《佐罗》有感(二)

《佐罗》的女主角叫埃斯梅拉达。其实这个角色本身并没有太多可分析的东西,但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里的同名女子。二人都是非常美丽的女子,都有吉普赛人血统(《巴黎圣母院》里的埃斯梅拉达是纯吉普赛人,《佐罗》里的这位是半个吉普赛人),这使我产生了将《佐罗》和《巴黎圣母院》对比一下的兴趣。

《巴黎圣母院》里有三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埃斯梅拉达、弗罗洛神父和驼背人卡西莫多。很有趣的是,《佐罗》里除了同名的埃斯梅拉达,也有一个神父——托马斯神父,和一个驼背人——奥尔默斯。这里我们只谈弗罗洛神父和托马斯神父的对比。

与《巴黎圣母院》里那个虚伪、自私、阴险的弗罗洛神父相比,《佐罗》里的托马斯神父几乎就是完美的化身。在这个与弗罗洛神父完全不同的托马斯神父背后,是拉美深厚的“解放神学”传统。

在欧洲,天主教会是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和帮凶,因此身为启蒙思想家的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由弗罗洛神父所代表的教会进行了极为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在拉美,情况则有所不同。

拉美是世界上天主教徒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区。按照罗马教廷1987年的统计,拉丁美洲居民中90%是天主教徒,占全世界9.5亿天主教徒的一半。也就是说,天主教徒是拉丁美洲的基本群众。这个身份与前面介绍过的“拉美人”身份认同结合在一起,使得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个天主教的独特分支——“穷人教会”运动。它所孕育出的思想,就是“解放神学”。

按照索飒女士的说法,所谓“解放神学”,指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拉丁美洲的、以天主教神职人员和教徒为主体的人民运动及代表这场运动的神学理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弘扬原始基督教意识里优先穷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虽然解放神学的诞生是在20世纪60年代,但几百年来,“爱穷人就是爱上帝”的基督教精神一直是拉丁美洲宗教界的一个重要的主旋律。早在西班牙对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早期,西班牙天主教多名我会修士、墨西哥恰帕斯州主教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1476-1566)就用他的文笔忠实的记录了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烧杀抢掠、毁灭印第安文明的全过程。和很多与他同时代的欧洲人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把印第安人看成和西班牙人一样的人。他在用毕生精力写成的巨著《西印度史》中说:“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是亚当的后代,所不同的只是,由于上帝的恩惠,我们首先被召唤和引向基督。仅仅因为这一点,适用于我们的神圣和自然法则以及仁慈的原则都应该适用于他们。”

基于这一立场,他在《西印度史》中毫不留情的痛斥他的同胞们在美洲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如此,他还公开对殖民者的这些行为予以公开的斥责:1514年8月15日,他在圣母升天节的布道中强烈谴责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安排,并公开要求殖民者将从印第安人处获得的财产物归原主。

在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拉美天主教教士投入了为“穷人”和“受压迫者”争取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佐罗》里的这位托马斯神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形象。他道德高尚,过着禁欲苦行的修行生活,对世人充满仁慈和怜悯。但同时,他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他是“佐罗兄弟会”的领导人,是他和他的一群志同道合者在背后支持佐罗,为他提供掩护,使佐罗的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仗义行为得以进行。在佐罗身处险境时,他甚至曾亲自营救过佐罗。这时,他又是一个思路缜密的领导者,和一个勇敢的战士。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敲响“多洛雷斯钟声”,宣告墨西哥独立运动开始的牧师伊达尔哥的影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拉美“穷人神父”的形象,这种形象只可能出现在拉美这块“贫穷与信仰是一对孪生兄弟”的土地上。

通宝推:玉垒关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