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圣谕碑足以为张献忠翻案吗 -- 千人斩

共:💬14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何谓“定论”?

“众口一词”不一定代表定论,因为众口一词也可能是政治舆论导向的结果,也可能是源于疏于考察的轻率。比如“七杀碑”的事,在张献忠死后三百年间也几乎是“众口一词”了,却不能说是“定论”。

后世提出的重大质疑都可从前人的论述中找到答案,后世提不出前人论述中存在硬性错误(包括史料的引用和论证的逻辑),这才叫定论。就如同判定某人是否杀人,人证物证俱全,而且在断案前后都没有人能提出合理质疑,那叫定论。如何判案之后,有人提出了合理质疑,而这个质疑是断案前没有考察过的,那么,无论这个质疑究竟能否推翻前判,都不能说前判是“定论”,相反,那是草菅人命。

张献忠的问题,很遗憾,就是后者。重要的不是后世史学家们提出的质疑是否足以为张翻案,而是前代史学界在做结论前是否考察过这些质疑针对的问题?事实是很多方面不是考察之后否定了质疑,而是根本未经考察。这就只存在“结论”而无所谓“定论”。

建国以后对农民起义绝非什么“全面肯定”,为了证明“下层革命的正义性”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两个结论,美化固然不少,丑化也比比皆是,尤其是为了证明“当前政策”的合理而故意对农民起义修饰打扮的结果往往是丑化。以杀人为例,建国以后史学界就长期存在把农民起义领袖对敌人的仁慈说成“诬蔑”的倾向,这是为了证明农民革命的阶级斗争路线分明,不过在今天看来这显然不是什么“美化”,至于众所周知的《甲申三百年祭》不加考察地宣扬李自成军在北京的“腐化论”,也绝不是什么“事实俱在,无可质疑”的“定论”,只不过是为了宣扬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以及“我党干部”思想教育的一篇政治策论罢了。

楼上在上个贴子中还说“清兵屠川则纯属牵强附会,没有依据,仅仅是这一两年互联网上冒出来的说法”,本贴却一下在变成了“建国后因为意识形态的要求,对农民起义全面肯定,此说被打入底层,或者有些零星考证,但基本上是取回避态度,最近方才有些学术上讨论而已”,变的也太快了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