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近看高危行业之石油钻井(上) -- 时光行走

共:💬11 🌺1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近看高危行业之石油钻井(中)

再说一事。1975年我们比较倒运,葡萄花油田会战期间出了几件事。我们队一青年工人前线水泡子游泳溺水身亡,搞的同去的张端惊吓过渡,赤身露体跑回队部报告,直至溺水青年打捞上岸抬回队部好久,他还是执迷不悟而一丝不挂。二是后线家属区在车辆大保养间看电影,不慎失火,人多门小,无人组织,造成数人死亡的大事故。三是最大的一件事,前线某井队钻进过程中发生井喷。

井下巨大的天然气流呼啸而出,直喷上几十米撞在井架上,裹挟而出的泥浆、岩屑等打在钢架上“嘭嘭”作响。

开发井是不装封井器的,因此井喷后处理手段有限。前期可以压井即加重泥浆,用液柱压力抵消井下压力制止井喷。王铁人那个跳入泥浆池搅拌泥浆的经典镜头就是这种情况。当时井上没有足够的重晶石,危急之中只好用水泥代替。为了及时,水泥没有通过水力机械加入,而是直接投入泥浆池,铁人当时就是跳入泥浆池以搅拌加入的水泥。如果压井不成功就比较麻烦了,似乎只有设法安装封井器等措施,这得问井控专家了。

没有来得及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之前,灾难还是发生了。喷出的岩屑打在井架上击出的火花引爆了天然气。

火光,闷响,钻台上所有的人都飞了起来,那一瞬间永远留在了所有现场人的记忆中。

我一个学钻井机械的同学当时正在钻台上。这爆炸毁了他也救了他的命,飞出了险境,但是严重烧伤。两年后经多次手术的同学重新回到油田,调到我在的单位工作,成了我的同事,后来成为单位的领导之一。

井喷时我正在北京探亲,回来后听张端描述当时的情景。

井喷着火后,短期压井已不可能,当务之急是把井架拖出来,否则,井口越喷越大,最终井架会沉入井下。

前线指挥部集中了所有拖拉机,并集中了完井大队所有在前线的固井水泥车。拖拉机用来拖井架,固井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井架喷水,一部分向拖拉机上喷水降温。

要想拖出井架必须靠近井架。大火如炬,距离上百米都能感到阵阵炙人的热浪迎面而来。拖拉机向前靠,固井车也必须同时向前靠。完井大队政工组余姓干事振臂高呼: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啦,向前冲啊!

井架拖出来了吗?没有。自然界的力量岂是一句口号能解决的。张端说根本上不去,你冲冲试试?火太大了,太热了。拖拉机开不多远人就受不了了。余干事最后也是高呼一句:撤——!

拖拉机上去一次下来一次,上去一次下来一次。固井车也跟着上去下来,上去下来。最终不了了之。

不光是钻井本身高危,钻井辅助行业也一样。兄弟在完井大队从事固井作业,那时我们固井的人有一项待遇叫做粉尘污染保健。钱不多,5元,其实也不少,那时才挣多少钱!

就这几块钱也有人看不惯,感觉名不副实。现在已经是机械化固井,气动下灰,应当没有太大的粉尘。这保健费钱虽不多也是国家财产,不能就这么糊里糊涂发出去。

其实当年去过固井现场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有气动下灰(水泥)车,摆脱了人工下灰那种更为恶劣的施工环境,但是散装水泥从下灰车中喷出来那环境能好嘛?施工现场基本就是“滚滚红尘”。

反正基层犟不过上级,嘴小的说不过嘴大的,几个搅屎棍子就能弄得你日夜不宁。

杏十三区会战时上面有了下文,来了调查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调研。东北大平原你们见过,一望无际。井和井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近的只有数百米。那天我们正在某井固井,相邻的井队也有我们一组车固井。遥望过去,那井场除固井车组外可见几辆小车,定是有什么“上级机关”在那里。

突然间,只见那井场漫起一片黑雨,扶摇而上、淋漓而下。这边这群混世魔王见状大声喝采:好!够他们喝一壶的。私下道:估计是水龙带爆了,不知小车里是哪群倒霉蛋赶上了。

回去,见那组车的喜娃子幸灾乐祸、指手画脚正说得兴起。

原来几辆那小车里坐的正是关于粉尘保健的调查组成员,指挥部安排他们现场调查。据说钻井指挥部对这个调查也很不以为然,钻井、固井这工作在世人眼里基本就是最底层的了,走在大街上人人侧目,居然还有人看着不顺眼。这不是“看见穷人憋不住火吗”!

喜娃子看着他们一个个挺胸迭肚、人模狗样的在井场上转来转去。心想:待会儿开始施工了让下灰工把气开大点,一个个灌你们个灰头土脸。谁想人算不如天算,固井还没开始,井队的水龙带爆了。上百个压力的泥浆“嚯呲呲”冲天而起,一场泥浆雨瓢泼而下,淋得调查组抱头鼠窜、铩羽而归。

水龙带爆,这事还真不多,小概率事件。真是赶得好不如赶得巧,兄弟我固井多年还真没赶上。但是,如果赶上了,一般虽不会致命但危险还是有的,高压泥浆冲到你身上,撂你个人仰马翻、折下钻台是没问题的。我一个同学上井施工,水泥车管线爆了,一股水泥浆“泚”在腿上,回来一看大腿青了。

从此,再也没人提起所谓保健问题。

关键词(Tags): #高危行业#钻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