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重新整理发帖) -- 饮冰

共:💬153 🌺10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17)

0016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6075[URL=][/URL]

 2.教育制度再不改革,很危险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规矩已没什么用处。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已经不合时宜。

  在传统教育里,教育是常识第一,知识相辅,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学做圣人的道理,这几千年来都是没有问题的,或者说有问题大家也忍了。而身处一个大变革时代(内忧外患,后详),毛小三他们首先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那时候没有百科,查不了资料,老师又给不了他们新的知识,当师生代表着“两代人”的时候,冲突在所难免。

  实际上,学生毛小三他们最在意的,不是能不能sit down,能不能叫大哥,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旧式教育的不满,他在意的是这些私塾的老师能不能给他更多的东西,更新的东西,更准确的东西,他不读那些经书,不是因为讨厌它们,也不是那些经书就没有了道理,只是这些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不再让人觉得“有用”,连“好玩”都谈不上了。

  模式化的学校,培养的必然是模具化的人才。对于学生来说,他只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包括吸收、对照和反思等),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考不考举人,进不进太学也就无所谓了。从书本上学到知识,在现实中才能体会到创新,感悟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才能把知识变为见识和智慧。百度一下,你就可以知道很多,一样可以夸夸其谈,但真正属于自己的智慧,真正属于创新创造,是要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东西。

  这就是尼采说:“有些知识我永远不想知道,智慧为知识也画出了界限”的原因。我们的幼稚病在于常把知识当作智慧。

  但知识毕竟是基础啊。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哪里谈得上创新和智慧。他们连知识都得不到,能不郁闷吗?

  估计毛小三他们也明白,其实先生实在不是用来怀疑和反对的,实在是用来被尊敬、景仰和模仿的。但课堂上只注重传输圣人的道理,理讲清楚还好,又讲不清楚,却要你硬背。讲的那些东西连先生自己都不信,弟子们凭连本能都知道,照着课本说的做下去是死路一条,却又一味被灌输,那么教出来的,就是悬空的一代。等到学生总有一天告别私塾,会发现生活不可能是太空行走,跟地球喊话我很好,终究要沉下来,脚踏实地走路,那么失落与迷茫在所难免,被现实打击得个头破血流,老来醒悟,坐在轮椅上慢慢聊那很傻很天真的岁月。

  学生毛小三以他的亲身经历长叹:教育制度再不改革,很危险啊。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要成为人才,只能靠自己走出来了。

  当然,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老师的一成不变和严厉认真给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知识结构变得更广博,以后经历白话文时代,再回头看那些古文小说,也不感觉吃力了。

  

  1907年,在创造每年换一所学校的纪录后,毛小三同学疲惫地回到了家里,他停学了。毛顺生可能已经失去了耐心:既然没有一个老师能教他,那么就说明他不适合上学,适合在家继续劳动,那就干脆不学了。但根本原因是家里家外发生的两件大事,不得不影响到小三的学业。第一件事是,清朝政府内部改革深入,于两年前开始推行第二轮“新政”(后详),废除自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两年前的政策,现在终于传到韶山冲来了。既然科举都没了,考不了功名,读书也就没什么用了。另一件事是,三弟毛泽覃刚1岁多,母亲哺育幼儿,暂时不能下田劳动,她的工位出现空缺,顺生董事长就把大儿子在公司里的工作由兼职变为全职了。

  休学期间,顺生董事长为了让他收心,还顺便为他娶了一个媳妇。

  另外还有一件小事情也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就在清政府推行“新政”同时,1905年,一个小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除了这个团体的机关报《民报》外,其他各大媒体均无报道,但后来的人们(主要是清政府)知道它的厉害了,它的名字叫同盟会。

  形势很严峻啊。进步青年毛小三,你成才的伟大构想,你要学习成长的目标,还进行得下去么?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传记#民间#近代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