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人还是应该买大房子的5(反对政委的跌60%预测) -- 泉畔人家

共:💬39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国人还是应该买大房子的5(反对政委的跌60%预测)

实际上,我之所以不自量力的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政委,就是感觉政委在60%的文章里,主观情绪化有点太严重了,对政府的指责也有失公允,比如引用里的部分。

对于这样的情绪,实在无法解劝。我长期与境内外各种唱衰中国论调的论争,从来都有必胜的把握。但是,这次房价疯狂上涨引发对中国价值观的怀疑,让人无言以对。这样的中国,就算经济数字再好,也不值得为它说话。并不只是我有这样的感觉。整个社会许多人就是这两年,生出了许多烦燥浮燥的情绪。投机才是王道,老实只会吃亏,这个社会不奖励老实工作的人,炒两套房比什么都强。

必须指出,这种情绪已经非常明显,影响非同小可。两会中,一半代表的提案是关于房价的。温总理因为房价问题受到的指责,已经不是前些年“不懂经济”的能力问题了。

如果政府一再放任投机情绪在房市蔓延,也许能把经济数字撑得漂亮一些,甚至能撑不短的年头。有人出钱,自然就能做很多事,看上去不错。然而,付出的代价将是国民的离心离德。中国已经不怕外来的威胁了,但没有什么比投机更能损害国家的未来。

以前的腐败,只是限于有权力的官员,生产力进步了,老百姓也能跟着喝点汤。中国老百姓一向有勤劳工作,努力挣钱的好传统。如果全民投机情绪起来了,这会摧毁中国老百姓的价值观。不仅是买不起房的,买房获大利的群众,心态更扭曲。买房就能获利上百万,为什么要好好工作?为什么要去做生意,开工厂,创造就业机会?勇敢地炒房,再加上有个让炒房的好政府,让炒房的好总理,不就行了?

如果房价下跌了,房子一时卖不出去了,GDP保不了8%了,就又重新放开炒房。许多人就是这样估计的,哪怕这次政策前所未有的严厉。

我要问一句,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会有多重??

实际上,房价高涨,买不起房子,那是政府责任,那找不上老婆是不是也是政府责任?

我引用里的红字部分也许很多人是这样想的,但也有很多一天到晚辛苦劳作的人,他们没时间看电视,没时间上网,他们居住在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城中村里,他们游离于我们探讨的范围之外,但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凭借这些年来的努力,已经开始准备拿出钱来买房子了。我在2里讲过了,我自己亲身经历了那种租住在1个月100的用塑料布当窗户的一个干私活的木匠在和我谈论他参加一个楼盘交5万顶7万的认筹。我当时真的有点反应不过来,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边打字的人以为人家是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去他租住的地方定做床的时候我也是这个感觉,但人家就是有钱去买房,也许人家还是全款买房(估计他们办不了贷款)。

实际上,从2004年以来的这波房价上涨,炒房占的因素到底能有多大?是的,有不少人在炒房,也靠炒房赚了不少钱,但房价的上升真的就是因为这波人的炒作吗?从2005开始,中央就不断出台打击炒房的政策,市场化比较到位的深圳,房价也已经几起几落了。萨苏去年3月发的帖子对朝阳门外的房子到了1万5大呼泡沫,这里我再讲个故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河里很多大牛,也许都因为身在庐山而看不清真面目了。

故事是这样的,应该是06或者07吧,接到北京同学的电话,几年不联络,突然来电话,必然没好事,果然,借钱的。他们公司在回龙观拿到了经济适用房名额,2600一平,他抽到了一个80多平的,总价34万,他自己工作几年,有积蓄10万左右,因为要求首付一半,还有缺口,于是四处借钱。

结果也巧,第二天新闻联播温家宝讲话,规范经济适用房。晚上我电话给我那同学,问怎么把钱打给他,他就说不用了,黄了。温老板一讲话,他们公司抽的号就全部作废了。

后来没几个月,这家伙在离工体很近的地方买了个70来平的二手房,单价大概9千左右。他的情况我很了解,他上学的学费一直是靠一个他当地的公务员的捐助。我06年去过他北京租房的地方,2个人住一间屋,一个人300,地方离亚运村不远。他毕业的时候进京的工资只有1500一个月,后来逐步涨上来的。他能攒下钱,主要靠节省,他老家辽宁西边,家里是很穷的那种。找的老婆也是老乡,情况也差不多。

我这同学还是比较聪明的那种,但也不是什么出类拔萃的精英。家底更是几乎为0(上大学的时候,他交学费都很吃力),但他工作5年后,靠自己的积蓄2口子就在工体附近买了房子。虽然不大,虽然背负了大批贷款,但还是能承受的起的。

一个上学时连学费都很难凑起来的农家穷小子,靠自己几年的努力,就在工体附近买了房子。是的,当时可能it火爆些,解决了进京户口,但他刚工作1500的工资可真不算高,后边他靠自己的努力涨了很多,但也和许多普通的北京打工者没多大差别(我知道他是08以后貌似才能拿到6k),他无非就是节省,然后存下钱本来想买回龙观的经济适用房。后来总理一讲话,没戏了。又要结婚,没办法,一咬牙,2个年轻人的积蓄全用上,在工体附近就买了二手房。

如果在古代,在工体那种地方能买房置业的人,也是随便一个穷小子奋斗个几年就能办到的吗?放在古代,工体那可能是太子东宫所在,当上个东宫舍人之类的,也许能在那置业。

一个家底几乎为0的穷小子,工作5年就能在工体附近买了房子,就当时来看,这置业难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是工体附近的房子毕竟不多,后来cbd一搞,价格就快速上升了。1万5的时候,萨苏老大说朝阳门外1万5是泡沫。可是我们自己算一下,60平,1万5的话就是90万,首付需要18万,20年贷款月供大概4千多。咱们事后诸葛亮一下,2009年,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2个人,哪怕家里一分钱不给,工作5-7年,存下18万,然后贷款,每个月还4千多,真的很难很难?真的就已经泡沫的让人高不可攀?我个人感觉北京30来岁,工作5-8年,2个人收入加起来过1万真的就是凤毛麟角?

再讲第二个故事

老婆的一个同事,本来工作于深圳的P保险公司总部,妻子工作于深圳P证券公司。后来他跳槽到北京的G保险公司总部,现在年收入30万左右,他妻子也差不多这个数。他们几年前已经在深圳买了一套大房子,现在他在攒钱在北京买房子。前一阵都准备买了,结果二套房新政出台(首付4成变5成),这哥们还要继续攒钱。

他看得上的房子至少300万,10%就是30万,但他还是会买的,本来他马上就攒够4成,你改成5成了,你哪怕首付9成,人家还是会等攒够了钱买的。因为他和他的老婆都不愿意放弃各自的事业,都发展的不错。他回深圳的时候就回自己家,妻子出差或者放假的时候就来北京。他们自己也无法确定他们将来会把孩子生在北京还是深圳。毕竟,谁的事业会更上一层楼,这种事不好说的。按说他租房住也没问题,但租的房子太好了,租金太高,差房子又看不上,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装修。而且他的事业也是打算在北京长期发展,他还是愿意买房的。

2个故事讲完了,故事一的我的那位同学,你北京房价哪怕跌90%又如何,人家的房子照样不卖。从辽西鸟不拉屎的穷嘎达出来的穷小子,现在住在CBD的边上,在这帝国的核心区里扎下了根,他将来的孩子的起点,就高的多了。人家已经住在CBD边上了,你想去那,对不起,地已经被那样的穷小子占住了。而故事二里的是那种比较高端的人才,人家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北京置业二套房,人家并不太关心价格涨跌,真实的需求存在,收入上涨的预期也有,人家也不怕你跌。跌了不就是吃点亏吗。

工体附近的房子是有限的,即使是北京四环以内的房子,也是有限的。产权明晰,交通方便,成规模,生活方便,学区不差,不靠高压线,不临铁路,干道,周围没有污染点等等条件都满足以后,即使整个北京四环以内,这样的小区数量也是有数的。而想住到这种小区里去的人的数量和这些小区里的房子数目,现在看,还是房子少,人多。所以这就都是政府的问题了?都是炒房惹的祸了?那么好,以后房子和买菜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房,你觉得大部分人就能买得起了吗?限制买二套房,那么理性的有能力的人就更会一步到位。是的,也许90%的人没这财力,但有10%的人有的。

实际上,房子价格的上涨我认为只是个果,而不是因,2000以后,尤其sars以后,很多行业开始爆发性增长,许多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尤其银行保险一类的金融行业尤甚,这些人的收入增加,才是推升房价,尤其城市核心区房价迅速攀升的主因。

举一个具体例子,这个是深圳的例子,也许政委就知道。深圳八卦岭那有个楼盘叫城市主场。而平安集团的总部就在八卦岭,周围还分布着大批小工厂。平安集团2008年投资富通,亏损接近200亿,平安集团08,09都没有加薪,今年,平安集团又开始加薪了。是的,200亿的损失,被国内市场快速的成长2年就基本把窟窿补上了。平安集团总部附近比较像样的楼盘就是城市主场,而平安集团大楼里上班的人应该就有好几千,他们中每年都有很多人是从各地调来,也有很多人丛总部调往各地。而八卦岭周围那些小工厂,貌似现在日子也不差。那么城市主场的价格,我认为就能反映平安集团和周围小工厂老板们的日子过的怎么样。这个楼盘的价格貌似已经几起几落,即使现在看,挂出来的价格也差别很大,有挂不到2万的,有挂3万多的。看了下貌似40多平的普遍挂不到80万,而60多平(可能户型好的)有大量挂在150万以上。

如果河里有深圳的兄弟,可以把城市主场价格的变化详细说说就最好了。我觉得分析大的话题,有时候真把握住一个细节就好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果真的房价上涨是因为炒作造成的泡沫,那么我们分析好一个楼盘就可以。同样的,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哪怕是参天大树,也无法改变起于青萍的大风风势的。深圳房价已经几起几落,把城市主场一个楼盘价格的变化背后所反映的经济运行本质搞清楚了,泡沫不泡沫就自然有答案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