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笔,也为经常找不到的帖子保留下链接 -- 神仙驴

共:💬485 🌺216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忽视了该是“谁”在“多大范围”内去做这些事

分析罪犯的动机和心理当然应该,那应该是刑侦专家、犯罪学专家、社会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在专业范围内做的事,而不是动辄由媒体代表各行各业的专家、广而告之式的进行视听方面的轮番轰炸。不过分扩大罪案的影响,本来就应该是犯罪心理学能带来的有用结论之一。很多人看各种大案,无非是给自己反对这个政府这个社会寻找心理上的同盟军罢了。

我愿意再强调一遍,如果那种大规模的、非专业的饱和式的煽情报道会带来其他犯罪分子群起而效之的后果的话,我个人乐意牺牲掉个人的一点知情权,来换回其他人家可能的一点点平安。

神仙驴:舆论可不仅仅等于公开报道

舆论可不仅仅等于公开报道 [ ★神仙驴 ] 于:2010-04-30 16:00:40 复:2870919

我认为不公开报道扎针是对的。新疆政府是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民众注意安全。神仙驴:认为政府不作为的请看一下这张图片,谢谢

这就是内紧外松。遗憾的是,扎针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条件下,努力不使其影响扩大是很难的。在包括网友们义愤填膺连篇累牍的表达和传播下,敌人扩大影响的目的至少是达到了。即便是在河里也是一样,说多了伤感情。

现在是个人至上的年代,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一切权利没有丝毫该让步的余地,前不久与武装运钞员争斗被打死的就是一个例子。我就想起,教我开车的师傅当年跟我说过,给你路权是用来让的、不是用来抢的。这个印象一直很深刻。类似扎针、袭警、杀童这样的事情,我乐意牺牲掉自己的知情权,去换回普通人家可能的一点安全——如果这能有助于不使事态扩大影响造成连锁反应的话。

很多媒体的表现,不是真正的为大众着想,只是动用煽情工具和将所有人打扮成“社会受害者”的模样罢了。常见的思路就是这个:

神仙驴:“弱者”并非等同于“正确”

在其他帖子里的回复。

神仙驴:现在“出身决定论”盛行

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论事件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要看当事人的地位身份就能评判出事件本身对错来师生之间、富穷之间、官民之间...不管发生什么,一定是前者错后者对;如果真看不出前者哪里错了,那就一定是万恶的制度和社会造成的。

这里也有措辞的问题,不改了。回旋镖兄的文字一并作为参考。

信息隐瞒,信息不对称,信息爆炸时,小民只有扶助弱者 [ 回旋镖 ] 于:2009-12-16 05:25:09

如明代海瑞办案,在事实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则以伦理断是非,“兄弟相争,与其屈兄,宁屈其弟;贫富相争,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若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社会不能保证完全公平的情况下,一般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是很自然且易被理解的。尤其在自身有过类似经历或耳闻目睹之后,更是如此。但见到所有问题,只看“身份标签”就论对错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一,以偏概全,将弱势群体更易遭受不公的总体概念“细化”到每个涉及弱势群体的事例中去,而不问事件本身对错;二,先下结论再找证据,眼中只有自己想看见的事实,或对事实做出自己想要的判断。推波助澜的也有几个方面:当事者有意抬高自己贬低对方,营造“合围”气氛;媒体只关注眼球,不从客观逻辑出发,相反利用大众同情心,打造自己“为民请命”的形象及追求其他可能目的。效果上,公众往往被引导到“含辛茹苦”“遭受迫害”等方面,而不去关注事件本身的真实情况。

“弱势”未必代表着天然正确。铺天盖地的义愤和口号后面,事件真相才该是最重要的。

南京彭宇/徐老太一案,大家义愤填膺的将矛头指向老太。俺做个假设,假如徐老太只是个下岗寻常大妈,也没有做警察的儿子,而彭宇却是个公务员/成功商人...,同样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再经历一遍,还剩多少人支持彭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