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笔,也为经常找不到的帖子保留下链接 -- 神仙驴

共:💬485 🌺216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我完全不同意的专家意见

天朝专家之声名狼藉,就是因为这种专家太多了:不解决问题,只会捂盖子。个人意见是,阳光到处,阴影自然退去;捂盖子只能越捂越烂。

看看该专家的分析

李玫瑾把这种案件定义为“个人恐怖主义行为”,作案人伤害最无辜的孩子,选择最能让全社会产生痛感的极端行为,就是要让所有人对社会生活感到不确定的恐惧。

作案人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所有人对社会生活感到不确定的恐惧”么?我觉得恐怕不是。从这几个案子来看,如果作案人不是神经病的话,那么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甚至仇恨。他们是要对社会造成后果非常巨大和明确的伤害,而不是让人们感到‘不确定的恐惧’。该专家这么说,无非就是为自己掩盖事实的思路做辩护,似乎只要媒体不报到,大家都不知道,也就没有恐惧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马皑说,“犯罪嫌疑人所认为的不公正是主观的,带有偏执的心理倾向,从不会考虑自己遭遇这种不公待遇是不是跟自己能力不强、犯了错误有关,而是完全归结于他人、社会。”

这种说法,从整体而言当然是正确的。一个人遇到挫折或者不公正,当然会有他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少数非常极端的人,他们有极端的性格和个人遭遇,这种永远正确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心理研究所马皑曾经关注过以跳楼为要挟讨薪的相关案例。第一起成功后,这类案件呈递增趋势,多到没有人理会的时候,就开始有人起哄,“以此类推,南平案对其他作案人是具有效仿效应的。”

不知道该专家如何看待欠薪,个人认为欠薪是资本家对整个工人和农民工的宣战,是最无耻的行径!对这种罪恶的行为,用什么做法去报复都是正义的。但是我们善良的国人选择了‘自杀’式威胁,都要遭受专家的这种嘲笑,真是无耻之尤了。

每当一起犯罪大案发生后,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能否预防“制造灾难的人”。但李玫瑾却说,不是所有的犯罪人都能够预防的。防止概率性的灾难,思路不在“灾难发不发生上”,而在于“灾难早晚会有的前提下”,需要认真研究的是,“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软肋、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灾难”。

这么说就是胡扯。一个社会当然无法从概率上避免极端的反社会行为,但是绝对不意味着它不应该去努力降低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

“我们要反思的是,发生这种恶性案件是不是说明学校的防控不到位,是不是公安的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李玫瑾说,教育和公安部门应该马上行动起来,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比如加强学校的保卫力量、上下学高峰时段加强巡逻等。

脑残建议。正常人都知道我们绝对无法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预防就全社会而言那么小概率的行为。

总之,可以说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避免,但是为了降低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我们应该做的是公开公正的分析每一次的事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结果的链条,看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打断它。那种出了事就责怪大家没有把脑袋藏到裤裆里面的思路,绝对是脑残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