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瓦斯

共:💬196 🌺67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帖子有个特点,回帖多,花也乱飞

争鸣是好事情。只有争鸣大家才能想的更清楚知道的更多。

路遥是个非常传统的人,说句不够好听的话,我觉得他英年早逝,还是个幸运的事情。他很有良心,很执着,对某些东西有很强烈的向往,但是缺乏某些弹性,也缺乏某些意识。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对还是不对。梁实秋散文说过,他有个朋友说,人有时候还是年轻轻的死了最为得体。有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蛮适用于一些情况的。倘若路遥活到今天,看到世界已经不再是他笔下的平凡的世界(其实《平凡的世界》,也是他理想结合了很多梦想的作品),他会作何感想?或许他会远渡重洋找寻一片安宁的空间?我不知道。其实我看书还是蛮能理解路遥的,他的书可以看出这个人内心很苦,但是,还是有点迂的,这或许是他的婚姻不如意的一部分原因吧。

我引出文学青年不是说路遥是博取同情的人,那个人也不是博取同情的,他是觉得那样活着就是一种坚持,就是在坚持他的理想。或许在他的世界里他的生命特别的有意义。那个年代,老百姓还普遍认为知识分子是值得尊崇的,不像现在,记者、专家、教授,都已经被解构的体无完肤,记者是“妓者”,专家是“砖家”,教授是“叫兽”(这几个词都能直接用搜狗拼音打出来)。

我看书经常能从里面看到作家写作的时候的心态,何时才气不逮,何时心态不爽,自己心有戚戚,却往往无法和人分享。因为有的时候,跟人一聊便会被笑,“想的太多了,哪里有那些东西。”

我不喜欢把一切事物往高了拔的观点,对原来河里的“浙江人致富就是头脑好用就是勤劳”的观点,我持反对态度,对有些人神化《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持反对态度。有时候会很固执的坚持一些东西,或许会被认为偏执。

我对文学作品欣赏的看法,打个比方吧别笑话我,大部分精神消费品就如同买工业制成品,我去商店里买鞋,尺码合适,自不必说,未必就能找到款式喜欢材质又是真才实料的。那么,如果找不到材质上乘款式喜欢的怎么办?如果按照我的性格,我就选一个材质不错,但是款式不太好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于我,是一双款式不太好,皮子拼人造革的鞋子(部分基于想象的对人物的处理不好)。《山楂树之恋》是一双做工不太好但是真皮的鞋子,写的很粗糙,但是有料,有真实的事情(根据日记改编的可信性强)。两下选一,我选后者。

当然,出现红楼梦这种,就不能拿鞋子做比方了,那起码是工艺品,甚至是神品。

谢谢您介绍很多情况。我一直认为,作家的创作是跟个体的成长经历关系很大的。所以我买了张爱玲的《小团圆》,也很关注黄仁宇的《黄河青山》等描写自己的经历的作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