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瓦斯

共:💬196 🌺67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平凡的世界》的看法(二)

我少年时就像一只网里的蜘蛛,伸出千万根丝来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些丝不断地被砍断,或者在生活的墙壁上干燥,断裂。我从2岁就开始认字,5岁前就阅读很多儿童文学,5岁起就开始看古文的西游记,在12岁前就把四大名著结束掉了。在高中的时候基本把很多现代文学史和欧洲的名著典型的看的差不多了。这期间散文、文学评论啥的看了不少。

对小说我属于比较挑剔的。大概是因为看的太早了,而且想法也属于比较丰富的,因此大学之后的若干年,看小说很少。要看也是有一定目标一定目的的去看。着眼点在其文学性、社会性和探索作者本身的写作心态上(比如张爱玲的某些作品),很少泛泛的去看。

农村的苦难,我不认为我没有接触过。我初中一个月以内退学十多个人,高中一年以内同寝室的人退学了好几个,很多都是跟经济有关的。我高中的同学有穷到几乎连饭都吃不起的。我父母都来自农村,我个人的经历也不算非常有限非常顺利的。我觉得,我跟楼下诸位说好的,其主要的差别在于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态度上,对文字背后蕴含的东西的探讨上。我很重视一些结构、写法上的东西,对《平凡的世界》里面那种时代气氛,我是接触了但是深恶痛绝的。我不觉得我们就该在那种气氛里呆着,进而对于主角屈从于环境,对于作者的某些意淫,对于他对苦难的某些态度产生极大的排斥。因为就我来看,即使是苦难的生活,也并非只有他所讲的那些道路,那些道理。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里面最流行的书是《辽宁青年》、《知音》、《读者》和汪国真的如同口号般的所谓诗歌。当然,《平凡的世界》也是很火的。而我当年看了一阵子之后就不看了。改看泰戈尔的散文诗。就文学性上来说,其实《平凡的世界》真的是还不够的。

在初二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个作家,而后来受冲击,回归到理科 道路上来。直到现在,我的高中老师们还为我感觉惋惜。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已经看出了一种不正常的苗头。文学的社会功用被拔得太高,文学中的自恋自艾成为通病,文学家也不应当受到那么多的尊崇。他们的世界是呆板的充满了自恋的气氛的。他们活在他们的理性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里。

即使是路遥,他也不过是活在他的苦难里,而不是活在更丰富的世界里。他死是一个必然,比较类似的还有古龙。虽然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之后的创作其实是力图突破自我的,从《天涯*明月*刀》就可以看出来。而当他在创作上受挫的时候,他自己的生命的尽头也快到了。路遥也与之类似。他在《人生》、《平凡的世界》里很好的把握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但是他也仅限于此。路遥的思想体系是相当封闭的,不是一个开放结构。

楼主的文字也说明了这点。如果他活到今天,他如何来看待马云、马化腾、李想这批互联网新秀?他如何看待频发的矿难?他如何看待朱时代的下岗和温时代房价暴涨?路遥从人生哲学到创作思想的局限性太大太大,这是我无法喜欢他的最根本的原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